CNML格式】 【 】 【打 印】 
法專家批評薩科齊利用槍擊事件進行媒體公關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3-30 09:49:32  


  中評社北京3月30日電/圖盧茲恐怖槍手被擊斃一周後,在法國,情感逐步讓位於理性,各界冷靜下來之後開始反思。中國青年報報道,有觀點認為,此次“反恐戰”成為薩科齊的“公關戰”,法國警方作為媒體的“唯一信息源”,控制著媒體的節奏,左右著媒體的報道。

  此案目前尚存很多疑點。例如,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法國特警部隊,為什麼竟然用了33個小時來對付一個沒有挾持人質的恐怖分子?法國官方的說法如下:第一,政府希望活捉恐怖分子,因為人民和恐怖分子的家屬都希望能由法庭來對其進行審判;第二,政府使用“消耗戰術”,以使恐怖分子陷入疲憊狀態,從而減少警方不必要的傷亡。

  一些政界人士和學者對官方的解釋不以為然,堅持認為薩科齊想利用這33小時通過媒體“充分作秀”。

  法國專門研究媒體的社會學家、大學教授讓—路易.密斯卡在接受法國《快報》網站採訪時表示,薩科齊和自己的內政部長克洛德.蓋昂,在整個事件過程中控制著媒體的報道節奏和內容。他對薩科齊利用這次恐怖事件進行媒體公關的做法表示批評,並認為媒體也應負一定責任。

  密斯卡認為,總統大選和恐怖襲擊這兩個因素,對媒體的報道方式有很大影響,“即時”、“現場”報道成為媒體選擇的報道方式。在法國特警圍困梅拉赫期間,法國幾家電視新聞頻道進行不間斷地現場直播,完全放棄了對法國和世界其他新聞事件的報道。一些報紙和雜誌也不甘落後,在自己的網站上設立專門欄目,像直播體育比賽那樣進行滾動報道。密斯卡說:“在情感專制的影響下,媒體被變成了製造悲劇緊張氣氛的機器。”

  警方圍困梅拉赫的行動,是在媒體的視線外進行的,儘管現場附近有大量記者,但是他們對於參與行動的法國特警“只聞其聲、不見其人”,記者獲得的所有信息都來自在現場指揮的法國內政部長克洛德.蓋昂和在巴黎坐鎮的薩科齊。

  密斯卡形容道,法國官方將相關信息“一滴滴”地透露出來,掌控著媒體的報道內容和節奏。他說,由薩科齊這個“掌權者”和蓋昂這個“技師”組成的“叙事搭檔”,製造了非常真實的效果,第二信息源的缺少,讓人很難想象還有“另外的故事”。

  密斯卡對媒體也提出批評。他說,媒體在整個事件中不再是“信息的傳遞者”,而是“情感的傳遞者”。法國在此期間不再有“觀點的民主”,而只有“情感的民主”。他批評媒體沒有“抵擋住”這種趨勢。

  密斯卡還對在法國各大新聞頻道進行現場評論的一些犯罪學家、心理學家、退休警察提出批評。他認為,這些人士根據來自官方的消息對梅拉赫事件進行種種評論,使人更加相信官方消息的真實性。

  法國“國內情報總局”在2008年成立之前,法國“國土監控局”是負責反間和反恐的部門,曾經擔任該局局長的伊夫.博耐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薩科齊決定將圖盧茲所在大區的安全防範級別升級到“深紅色”,這“完全沒用”。 他認為,是薩科齊和蓋昂有意製造了媒體轟動效應。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