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快評:舍和平協議逐國際空間 什麼都沒有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4-07 00:02:15  


  中評社快評/富權的文章指出,有了吳敦義在“李吳會”中提出的國際活動空間訴求來。由此揣測,馬政府對進行兩岸政治對話的第一步,並非是尋求簽署兩岸和平協議,而是要求國際活動空間。因為前者在台灣內部仍有不少雜音,這也正是吳敦義開出三個件中原因——他說的是兩岸政治對話,實質是兩岸和平協議,而這也正是防止兩岸關係走得太快的“剎車皮”;後者,相信在台灣內部雜音不多,連民進黨也將會樂見其成,因而較易成功。 

  文章指出,這也正是馬英九授意吳敦義提出“求同存異,兩岸和平,講信修睦,民生優先”的“十六字訣”的原因。表面上看,“求同存異”回應了胡錦濤四年前的“建立互信,求同存異,擱置爭議,共創雙贏”,但“講信修睦”卻大有講究,是要先聲奪人,以“代替決定”的手法,強求北京落實楊毅的“甚麼都可以討論”,及李克強的“雙方平等協商應該可以找到辦法”、“相信中華民族會有智慧來處理這問題。”這就是馬吳體制“路線圖”的如意算盤。 

  我們認為,如果按照富權的分析,馬英九捨棄和平協議,追求國際空間,並以此為路線圖,問題很大,可能會出現本末倒置的結果。

  和平協議是兩岸政治談判的成果,也是兩岸高度互信的結果。有了和平協議這個基礎,兩岸關係中面臨的諸多難題都可以迎刃而解。台灣的國際空間問題,也必然能夠獲得更好的處理與更大的迴旋餘地。

  如果不願意推動兩岸政治對話、政治談判,不願意深化政治關係,卻又以爭取國際空間為最大的政治目的,或者最大的討價還價的政治手段,結果可以意料:什麼都沒有!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