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韓軍:朝鮮導彈技術含量超乎想像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4-03 16:38:42  


  中評社香港4月3日電/韓國軍方的一位高層負責人2日表示:“朝鮮中程、遠端彈道導彈的多級運載火箭和級(助推器)間分離技術已經進入成熟階段。只要再擁有使彈頭重返大氣層的技術,就能製造出可達到美國本土的洲際彈道導彈(ICBM)。”彈頭重新進入大氣層是洲際彈道導彈的核心技術,可以說朝鮮只剩下最後一個需要跨越的“高門檻”。

  “級間分離技術和制導操縱技術達到一定水平”

  朝鮮日報報道,朝鮮1998年試射第一個多級火箭(兩級)“大浦洞1號”後,10多年來一直在研究級間分離技術。朝鮮2009年4月發射“大浦洞2號”時,二、三級火箭(助推器)成功分離,這和韓美兩國當初預測的有所不同。因此韓國軍方當局認為,朝鮮在此之後積累了一定水平的級間分離技術。

  韓國軍方消息人士透露,經證實,當時的二級火箭比之前傳出的3200公里多飛出600多公里,落在距離舞水端裡發射場3846公里遠的地方。朝鮮表示,此次二級火箭將落在距離平安北道東倉裡發射場2500多公里遠的地方。這一飛行距離比2009年4月試射時短了1300多公里。軍方消息人士對此表示:“這是因為朝鮮此次發射火箭的角度比2009年大,不是因為性能變差。”

  經證實,朝鮮2009年4月發射“大浦洞2號”時使用了調整高溫、高壓氣體排放方向並通過側面噴射氣體調整軌道和保持姿態的尺寸與精度控制系統(DACS),因此有評價稱,朝鮮的火箭制導技術已經達到了一定水平。

  但據推測,朝鮮沒有確保彈頭在宇宙空間內飛行後重返大氣層並落在目標地點的再入機動飛行器技術。彈頭重新進入大氣層時需要承受6000至7000度的高溫和巨大的衝擊。據軍方推測,朝鮮現在成功開發了可承受2000至3000度高溫的再入機動飛行器(蘆洞導彈)。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