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時:吳敦義博鰲行 為兩岸互信再推進一步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4-05 09:16:39  


4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在海南省博鰲會見前來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12年年會的台灣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代表團名譽團長吳敦義一行。新華社
  中評社台北4月5日電/吳敦義結束博鰲論壇三天議程返台國,三天會議中,最重要的當然是他與大陸國務院副總理、可望成為下一屆總理的李克強會談,這是兩岸新一代領導班子近距離相互熟識的起點;不同於四年前“副總統”蕭萬長同樣以當選人身分出席,轉道香港再包機前往,吳敦義此番以直航班機赴會,更見證了兩岸關係這四年來的變化,從停滯冰凝到如今已然繁華似錦。 

  中國時報社論說,不同於亞太經合會,博鰲亞洲論壇無疑是大陸希望在區域經濟領域扮演更主導的角色。經過這幾年發展,以及國際經濟形勢的變化,中國大陸確實已是舉足輕重;而六年前蕭萬長在論壇中創立“兩岸經貿論壇”,搭起前瞻性的兩岸交流平台,迄本屆參與年會的代表團規格、規模和團員層級也都創下紀錄,可以說博鰲論壇已經成為兩岸經濟事務交流的特殊平台,其重要性不言可喻。更重要的是,當兩任“副總統”當選人都得以出席論壇,幾乎形成“慣例”,四年後的論壇是否也能持續這個“慣例”?也值得朝野深思,才能有相應的準備。 

  四年前,蕭萬長以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董事長身分成為博鰲論壇正式會員,並受邀出席。由於論壇開幕時蕭已是“副總統”當選人,一度猶豫應否前往,但經馬英九拍板,在極短的時間內決定出席,大陸方面也由國家主席胡錦濤親自出席,並舉行眾所矚目的“蕭胡會”,這也是兩岸雙方準官方至今層級最高的接觸。 

  不要以為兩岸領導人的會面僅止於行禮如儀,當初蕭胡會談的諸多議題,從大陸人士來台觀光、兩岸直航、乃至經貿合作,數一數幾乎就是馬政府第一任的兩岸政策成果清單。 

  社論說,這一屆博鰲論壇“李吳會”,除確立持續深化兩岸和平發展、民生經濟優先的共識,吳敦義更進一步當面爭取,希望大陸重視台灣民眾對擴大國際參與國際空間的“強烈願望”,包括民航組織、氣候變遷公約組織與其他NGO參與;吳敦義的訴求也得到李克強的正面回應,他表示台灣參與國際空間“可透過平等協商找到解決辦法”,只要兩岸關係穩定和平向前發展,一定有智慧找到解答。 

  綜合“李吳會”的談話,兩岸關係可以發揮更正面積極的角色,大陸方面不必排斥,甚至應該鼓勵協助台灣參與國際經濟活動,台灣可以成為“中華民族經濟”的先鋒,而在台灣與大陸簽署的ECFA逐步鞏固強化之後,台灣開拓國際經濟合作關係的成果,也可透過這個基礎與大陸共享,兩岸愈能開放思維,為兩岸人民創造的利益就更大更多。 

  吳敦義行前,綠營人士還高度要求吳勿忘“中華民國”,不可做出損及“國家主權”與尊嚴的言行,事後印證綠營人士是多慮了。 

  吳敦義行前即已表明,兩岸進入政治對話有三個前提條件,此刻時機顯然未到瓜熟蒂落的時候,吳敦義所指的三條件是,累積足夠善意和誠意,台灣內部達成更高更強的共識,以及要獲得民意的支持,也就是完成民主程序,直言兩岸關係要“先經後政,先易後難”,行穩才能致遠。吳敦義博鰲行的表現,確實做到了“行穩”,期盼未來四年兩岸關係更能“致遠”。


    相關專題: 博鰲論壇 李克強會見吳敦義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