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媒體觀察:朝鮮的衛星發射能成功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4-07 00:05:01  


 
  大力發展航天事業是朝鮮的國策

  朝鮮雖然是一個小國,但自二戰後獨立以來一直盡量堅持獨立自主的國策,努力排除外國對其內政的影響,很早就開展了彈道導彈和衛星的研究。不過由於國力有限和技術基礎較差等原因,其發展進度並不快,甚至出現了輸入朝鮮彈道導彈技術的伊朗率先成功發射衛星的局面。

  20世紀60年代,朝鮮先後接收了蘇聯的薩姆2地空導彈、V-1、V-2彈道導彈和蛙式無控火箭彈技術以及運輸起竪發射三用車等相關裝備,使得朝鮮對彈道導彈的基礎設計、液體火箭發動機、液體推進劑等相關技術有了充分了解。

  1968年美國間諜船普韋布洛號(Pueblo)被朝鮮俘獲,引發了朝鮮半島危機。最終美國承認入侵朝鮮領海,朝鮮遣返了美國船員。這一事件對朝鮮堅定決心進行彈道導彈研製起了很大作用,到了20世紀70年代發展彈道導彈已經成為朝鮮的基本國策。而彈道導彈技術與航天運載火箭技術本來就沒有明確的界限,發射衛星和試射導彈所用運載火箭往往是相同的,唯一不同的是,搭載的是類似彈頭的武器還是衛星。所以,世界航天大國在早期航天發展中都採用了彈道導彈直接改進為運載火箭的發展路線,如美國的大力神、宇宙神運載火箭,蘇聯的聯盟運載火箭等都直接派生於各自的遠程和洲際導彈。

  1979年,朝鮮與埃及簽訂協議,共同進行彈道導彈研製,並由此獲得了“飛毛腿B”導彈,開啟了朝鮮彈道導彈的發展之門。

  朝鮮的導彈工業在其國防科技工業中占有重要位置,已經形成較大的研製和生產規模。航天工業在導彈工業的基礎上也有了一定發展。目前,朝鮮有兩大航天骨幹科研機構:第二自然科學院和第二研究中心。其中第二自然科學院又稱國防科學院,該院位於平壤的萬景台區。這裡的科學家多數在俄羅斯或者歐洲其他航天高等學府進修過。“全球安全組織”的資料稱,朝鮮政府十分愛惜航天科研人員,他們每天都能得到1.2公斤的大米和豬肉保障,這在朝鮮是相當可觀的物質保障。

  外界普遍認為,朝鮮的衛星研發並非“閉門造車”式的純粹自行研製。朝鮮能製造氧化劑、火箭用燃料、電纜、集成電路、導彈用特種鋼。但是,仍需依賴外界獲取制導系統所用的先進電子元件和其他高級硬件。在技術上,朝鮮不僅借用了俄羅斯的導彈技術,而且與伊朗“互通有無”。伊朗在航天與衛星技術上遠比朝鮮高,而朝鮮的運載火箭或者說導彈研發是長項。這便是朝鮮與伊朗導彈與衛星技術“齊頭並進”的秘密所在。伊朗的“謝哈布-1”導彈就是從朝鮮進口的“飛毛腿”導彈,“謝哈布-3”則是“勞動”導彈的國產化。此外,伊朗還為朝鮮研製導彈提供了資金援助。而叙利亞、利比亞和阿聯酋等阿拉伯國家以及蘇丹、緬甸等國也從朝鮮購買了大量“飛毛腿-B”、“飛毛腿-C”等導彈系統。另外,朝鮮已經自主生產出了GPS干擾裝置,並計劃向伊朗、叙利亞等中東國家出口,在獲取資金的同時,加強與這些國家相關技術的交流與合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