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人民日報:軍車進京謠言撼穩定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4-16 08:59:32  


  中評社北京4月16日電/網絡的迅猛發展在給信息交流帶來快捷方便的同時,也使謠言“插上了翅膀”。特別是近幾年來,隨著手機短信、即時通訊工具和微博等新興媒體的崛起,網絡謠言也呈激增之勢。借助現代信息技術,網絡謠言不僅限於特定人群、特定時空、特定範圍傳播,其傳播速度與影響範圍呈幾何級數增長,危害巨大,後果十分嚴重,不能不引起全社會的高度警惕。

  威脅社會穩定,損害國家形象 

  據人民日報報道,網絡謠言既有針對公民個人的誹謗,也有針對公共事件的捏造。小而言之,網絡謠言敗壞個人名譽,給受害人造成極大的精神困擾;大而言之,網絡謠言影響社會穩定,給正常的社會秩序帶來現實或潛在的威脅,甚至損害國家形象。

  2011年3月,在日本發生特大地震後僅一周,中國多地發生群眾搶購食鹽的事件,而這一切都源於一則“食鹽能抵禦核輻射”的網絡謠言。“搶鹽”鬧劇不但破壞了正常的市場秩序,影響了群眾的日常生活,甚至鬧成了國際笑話,被外國媒體廣泛報道,給國家形象造成了損害。

  2009年10月,在某網站上出現一篇所謂的“自述”文章,以當事人的口吻講述自己在北京賣淫的經歷。其中最駭人聽聞的“猛料”是她已感染艾滋病。隨後,此人繼續發文整理出了一份279人的“性接觸者通訊錄”。該文引起了網民的極大興趣,紛紛在各論壇上轉載、評論。一時間,“艾滋女”三個字成為最熱門的網絡搜索詞。

  但經警方調查,這是一起典型的網絡謠言,是楊某針對受害人的惡意誹謗,整個事件中,那些看似可信的所謂“自述”、“通訊錄”和“照片”全是偽造的。

  雖然事件最終真相大白,但包括受害人在內的整個社會都為之蒙羞。在傳播過程中,似乎大多數網友都沉浸在道德優越感里,人人都可以口誅筆伐,卻極少有人反思事件本身是否真實,也極少有人想到在一次次的轉發和評論中,當事人將受到怎樣的傷害。

  在諸多網絡謠言中,針對社會公眾人物、社會倫理道德和社會基本制度的謠言,危害是最為廣泛的。這類謠言從根本上破壞公眾對政府、社會和政治制度的信任,造成嚴重的思想混亂,影響群眾對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信心。

  比如,有人曾在網絡上造謠,說北京市公交系統的一位全國勞動模範因貪污腐敗被抓。雖然相關部門及時澄清,消除了謠言,但這則謠言把“全國勞模”和“腐敗分子”相聯繫,客觀上影響了公眾對勞動模範這一崇高榮譽的信任。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