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選主題:重建美國價值與社會公平
在國情咨文中,奧巴馬重點闡述社會公平的問題:“我們應該讓每個人都有公平的機會,每個人都做出公平的貢獻,每個人都遵守同一套規則。”
他指出,造成民眾對政府失去信心的原因是黨派之爭,兩黨都應對此負責,他呼籲國會議員摒棄黨派之爭,團結起來,“構建永恒的美國”。
分析人士指出,作為大選年的國情咨文,奧巴馬的競選主題在於重建美國價值與社會公平,在政策上和共和黨完全劃清界限。
早在去年10月賭城演說中,奧巴馬已表示:“我們不能等待功能失調越來越嚴重的國會把工作做好,當他們不願採取行動時,我願意。”
奧巴馬在去年發表主題為“贏取未來”的國情咨文演說中,則強調美國夢是贏得未來的方式,而要贏得未來就要勇於創新。
奧巴馬在演說中反覆提及的“回歸公平競爭,共擔責任的美國價值觀、重建公平經濟秩序”理念,被認為是其競選連任的政綱和競選口號主軸。
可是,奧巴馬另一高級幕僚阿克塞爾羅德月前接受路透社訪問時似乎發出不同信息。他批評共和黨對國家前景看法悲觀,民主黨卻表現積極:“我們面對許多挑戰,但我們也具備力量。我們將勇敢克難。但這需要變革,這些變革必須持續下去。”
路透社於是猜測,奧巴馬的競選口號也可能圍繞著“Changes That We Have to Continue”,延續上屆大選的口號,頗有“革命尚未完成,同志們還需加油”的意味。
專欄作家費裡曼(Thomas Friedman)本周也來凑熱鬧,提出了“I'm Not Mitt Romney”(我不是米特.羅姆尼)的口號。雖然這是戲言,但在桑托勒姆宣布退選後第二天,奧巴馬陣營便向羅姆尼開火,發布了一段短片,把羅姆尼在初選階段一些最具爭議的言論剪輯成集,並引述羅姆尼自己的“名言”,提醒選民他是一名“嚴重保守”(severely conservative)的參選人。
拉博爾特說,發布短片目的是要讓有“神奇畫板”之稱的羅姆尼對他在預選階段採取過的保守立場負責,阻止他在預選結束後試圖將政治立場向中間調整以贏取中間派選民。
另一位專欄作家史密斯(Devonia Smith)則舉例說明奧巴馬團隊釋放的一些試探口號為什麼不入流:
“Winning the Future”:民主黨參選人前眾議院議長金裡奇的一本著作以它為書名,前副總統候選人佩林則嘲諷“Winning the Future”的縮寫“WTF”和粗話“What the Fuck”的縮寫一樣,把它當競選口號將貽笑大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