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4月16日電/台灣淡江大學美洲研究所教授陳一新16日在聯合早報發表文章說,2012年4月2日,華府學者李侃如(Kenneth Lieberthal)與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王緝思,共同發表《中美戰略互疑:解析與應對》(Addressing U.S.-China Strategic Distrust)報告,指出儘管美中關係大幅改善,但由於美中兩國缺乏互信,美中關係將是長期的零和博弈。
美中為何長期互疑
文章說,在這份報告中,中國認為美國在對台軍售、人民幣、中國沿海進行軍事偵察、對西藏、新疆以及民主自由人權的看法、重返亞洲,以及對朝鮮、伊朗與東南亞國家的外交立場,不斷加深北京對美國在國家安全領域與戰略意圖的不信任。
美方則認為,中共人民解放軍優先發展針對美國作戰的武器系統、軍方與軍事計劃缺乏透明度、來自中國境內對美國政府、軍事與私人機構的互聯網攻擊行動、在美間諜活動層出不窮,特別是北京對美中關係各個面向皆從零和角度出發,也不斷加深華府對北京戰略意圖的懷疑。
李侃如與王緝思提出這份報告,首先應是由於美中長期戰略互疑,已經到了不得不提出事實真相的地步。其次,他們希望美中兩國領導人、決策參與者、智庫學者專家能研擬化解兩國戰略互疑之道。第三,他們希望兩國能透過具體言行與互動來消除或至少減少戰略互疑,並增加戰略互信。
文章說,他們認為,美中之間戰略互疑的原因主要有三。第一,美中之間不同的政治傳統、價值體系與文化。第二,對彼此的決策過程與政府和智庫、國會之間關係了解的不夠。第三,對彼此之間實力差距日益縮小的認識。
儘管他們找到病因並開出藥方,但仍可能徒勞無功。在軍事方面,李侃如與王緝思建議,雙方應發展長期與深層對話,討論如何進行軍事部署與正常活動,才能同時允許中國捍衛核心利益,美國也能履行對地區盟友的義務,並由兩國最高領導層主持。
太平洋也許夠大,可以同時容納美中兩國。然而,華府同意北京捍衛核心利益,及北京同意華府履行對地區盟友的義務,本身就自相矛盾。雙方對朝鮮核武、伊朗核武發展、南中國海、太空活動等議題的歧見,即使再多開幾次高峰會,也不太可能化異求同。此外,美中兩國對台海問題更是看法互異,緩解不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