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為止,同越南相比,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文萊等國在開發南中國海油氣資源方面,規劃尚欠高明,動作慢了幾拍,力度也嫌不夠,所以僅獲得蠅頭小利而已。如今菲律賓訴諸大動作,顯得有進無退,可能同馬尼拉決策層的某種心理有關。
與此同時,菲律賓外交部長、國防部長訪問美國,企圖獲得美國在該國同中國在南中國海發生爭端時給予實質性的援助。菲律賓在南中國海爭端中是外交、軍事、商業三管齊下,幾乎是出盡法寶了。
毋庸諱言,在南中國海爭端中,菲律賓採取大動作,不惜同中國武裝到底,基點仍是寄希望於美國在軍事上給予有力的支撐。不過,華府高調宣稱“重返亞洲”,並不意味著在南中國海同中國陷入一場軍事衝突。倘若馬尼拉對美國寄予過高的期望,最終難免要大失所望。
美中在南中國海會爆發衝突嗎?
文章說,春秋時代,伍子胥率吳兵滅楚,申包胥赴秦國告急求救。秦君不許。包申胥立於秦廷,晝夜哭,七日七夜不絕其聲。秦君為之動容,終於遣秦兵助楚複國。在核時代,兩個核大國均有毀滅對方的能力,“申包胥哭秦廷”求諸於翻版,豈可得乎?
美國是否會在南中國海陷入同中國一場軍事衝突,由華府自行決定,決非馬尼拉所能左右。如果打仗確實符合美國利益,戰備自然隨時就緒,理由不妨信手拈來,甚至可以不邀自來;假若打仗不符美國利益,縱使馬尼拉高官在華府苦苦哀告,美軍“千呼萬喚也不至”。這就是當代國際關係的真諦。
文章說,在南中國海,偶發性的甚至是非經最高層命令的軍事衝突隨時有可能爆發。1974年西沙之戰和1988年赤瓜礁海戰,在相當大程度上,就屬於那種海戰。美國是超級大國,其盟國在南中國海的舉動唯其馬首是瞻,以附驥尾。至於俄、印等國在軍事上同中國這個強國對抗,則也是要參照美國的立場而決定自己的反應方式的。
假如美國得出南中國海戰事是中國軍事力量大舉南下的嚆矢的結論,則有可能集合諸多盟國,與中國進行一場“國家意志”的較量。在這種情況下,只要中國敢於用兵,美國及其盟國就敢於反擊。
除此以外,美國不可能介入一場偶發性的南中國海局部海戰,同中國交戰。據分析,在下述情況下,美國不願意也不至於在軍事上介入偶發性的南中國海衝突:
其一,中國作戰對象是孤立一個國家,而不是捲入南中國海主權爭端的多個國家。而這個孤立的國家也有區別,譬如在越南和菲律賓之間,情況就不同。
其二,至少在外界或媒體心目中,釁由彼開,中國僅是應戰。至於中方在衝突過程中奪取敵方所占若干島礁,則僅屬於交戰的內容而已。
其三,至少就軍事衝突的直接導火線而言,是偶發性的,顯然不是最高層精心策劃所致的。
其四,中國作戰的手段、目的是有限的,見好就收,而不是旨在席捲囊括整個南中國海的四個群島。
文章說,總之,“兵凶戰危”,古有明訓。中、菲雙方在黃岩島對峙中應該本著“和為貴”的精神,進行雙邊會談,化干戈為玉帛,則兩國民眾幸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