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大學在培養“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5-03 08:49:01  


 
  教育需要烏托邦 

  不能再讓銅臭腐蝕大學精神 

  劉道玉,32歲在講師的位置上當了副教務長,39歲任武大黨委副書記,43歲當上教育部高教司司長,48歲任武大校長,54歲被免職,後來創辦民辦小學的教育實驗也失敗了,卻不改初衷。他認為,大學必須返璞歸真。要徹底摒棄豪華辦學的做派,使大學回歸到中世紀的模式,因為那時大學“沒有任何我們認為是顯而易見的物質存在的屬性”。 

  在科學研究中,有些研究項目並不需要經費,如牛頓和愛因斯坦的重大發現不需要一分錢。因此,當代一味的追求豪華、浮躁和銅臭味腐蝕了大學的靈魂,致使大學精神喪失殆盡。 

  西南聯大的案例屢屢被提及。這所在民族危難之際臨時組合的大學,就是歐洲中世紀大學的活樣板:在廟宇或簡易平房上課,教授住土坯農舍,入不敷出,需要典當家產養家餬口。但是,她在8年間卻創造了中國近代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跡,從她培養的學生中湧現出了兩個諾貝爾獎獲得者、7個“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和172個中外籍院士。 

  “教育需要烏托邦。”年近八十的劉道玉說,柏拉圖設想的由“哲學王”治理的理想國,終究沒有建立起來;盧梭設想的愛彌爾式的理想公民,也沒有培養出來,但《理想國》和《愛彌爾》卻成了2000多年來人們仍然閱讀的教育經典。盧梭曾經說,“只要柏拉圖的《理想國》和盧梭的《愛彌爾》留存在世,縱然所有教育著作被毀,教育園地依然還是馥郁芬芳。”這就是理想的作用,它們會激勵人們在理想的道路上前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