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油價十個月來首降 下遊行業跟漲不跟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5-14 18:24:28  


 
  下游企業“跟漲”不“跟跌”

  記者調查發現,雖然成品油價做出了及時調整,包括出租、航空公司等在內的一些下遊行業歷次調價較慢,態度也總是“跟漲”不“跟跌”。

  以出租車的燃油附加費為例,伴隨著國際油價的攀升,一些地方的出租車燃油附加費也跟隨著大幅提升。今年年內,北京、大連、深圳、廈門、昆明等多地已經上調燃油附加費。深圳市更是漲到了4元,成了全國出租車行業收取燃油附加費最高的城市。

  然而記者發現,多次跟漲的出租車燃油附加費卻很少出現下調。以北京為例,2011年4月和2012年3月北京市分別兩次提高燃油附加費,目前超過基價公里(3公里)的乘客需要交納3元燃油附加費,已占到起步價10元的30%。記者查閱相關統計發現,自2009年徵收燃油附加費開始,國家發改委曾多次調整成品油價格,其中包括兩次價格下調,而燃油附加費只漲過兩次,從未有過下跌。

  除此以外,航空燃油附加費也出現了類似問題。以800公里以下標準為例,從2009年11月國內航線燃油附加費恢復徵收以來,800公里(含)以下國內航線燃油附加費從20元/人一路漲至80元/人,而下調卻屈指可數。

  專家認為,下遊行業應更靈活地體現出油價的變化,無論漲跌,均應及時調整價格,做到公平透明,避免百姓利益受損。

  除此以外,油價也成了不少企業漲價的借口,但凡與成品油相關的行業都想借助油價上漲實現漲價目的。今年2月、3月成品油價格兩次上調之後,市場旋即掀起了一股漲價潮。食用油、日化產品、奶粉等民生用品相繼出現漲價現象,其中一條重要原因就是成品油價格的上調。

  而同樣的現象也出現在去年成品油調價時期。在2月和4月成品油價格上調後,國內物流企業相繼調價,日化用品也有一輪漲價潮。雖然漲價潮背後有原材料價格上漲、人工成本增加等多種因素,但油價上調成為了企業調價時宣稱的重要理由之一。

  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貿易經濟系主任洪濤說,成品油調價後通常會引起一系列價格的變動,但是往往是漲價以後相關產品會迅速提價,降價以後卻反應遲緩。這種“跟漲不跟跌”、“漲多降少”的現象很不正常。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