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富權:蔡英文不甘寂寞 主動出擊維持高能見度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5-17 10:17:36  


  中評社香港5月17日電/在“總統”大選中敗下陣來的蔡英文,沉寂“消失”了四個月之後,在馬英九的第二個“總統”任期即將誓就職的前夕,突然活躍了起來。又是發表給馬英九的“公開信”,又是接受親綠電視台“三立”和著名媒體人南方朔的專訪,其“兩面開弓”,左打蘇貞昌,要與蘇貞昌爭奪再戰“二零一六”的戰略位置,並向反蘇勢力發出“集結號”,右踢馬英九,表達自己並不服氣也不甘心的心態,暴露無遺。此顯示,在今年四年至少是蘇貞昌的第十四屆民進黨主席的兩年任期內,無論是在民進黨內,還是在台灣地區的政壇及社會上,將無寧日。因為根子就在於蔡英文要保持有利於其爭取“二零一六”出戰權的高能見度,因而她必須一路折騰下去。

  新華澳報就今天刊登富權的文章說,蔡英文對於她在台灣地區第十三任“總統”大選中,最後“陰溝裡翻船”輸給馬英九,是極為不服氣,也極不甘心的。實際上,本來蔡英文是完全有機會打破爭取連任的現任首長,既擁有執政資源等優勢,又能獲得選民“多做一屆以利促進政經建設”的共鳴心理,只要不是做得太賴,均可獲得連任的迷障,一直緊逼雖然享有兩岸關係“紅利”但其民意卻是難以趁勢高漲的馬英九,並曾數次超越之,贏取這場“總統”大選的,因而已經私下物色了“內閣”人選,甚至還安排了與對岸進行接觸談判的班子,但卻最終還是輸掉了。這使得從政以來一路順風順水,從未遭受過挫折的蔡英文,頗不服氣,也有點心灰意冷,在選後沉寂了下來。這也使得曾高喊蔡英文“再戰二零一六”的“蔡迷”們,一下子失去了著力焦點,在連所支持的標的人物都已心灰意冷之下,支持者當然也就“樹倒猢猻散”,失去繼續集結的動力。

  然而,也正在此時,曾與蔡英文在黨內“總統”初選中爭奪出線權的蘇貞昌,雖然在民進黨主席的角逐過程中,受到另外四位候選人的聯手阻擋,但卻絲毫未減優勢,反而遙遙領先,按照未來事件交易所前日公佈的最新預測數據顯示,蘇貞昌當選機率高達百分之九十三點一,得票率預測為百分之六十四點八,而其他四位候選人的當選機率都在百分之二以內,就連“最高”的許信良也只有百分之一點八,其次是吳榮義的僅有百分之一點一;標榜“世代交替”的蘇煥智甚至還低至百分之零點七,因而蘇貞昌已是篤定當選。

  而按照《民主進步黨黨章》規定,黨主席“連選得連任一次”,倘表現良好、政績斐然,尤其是在二零一四年的“七合一”選舉的黨內初選中操盤得宜,當年爭取連任黨主席的機會就將會甚高,這就必然掐滅蔡英文希望在二零一四年再選黨主席之夢。倘蘇貞昌再進一步,在當年底的“七合一”選舉中,趁著馬英九倘在此時政績仍然沒有起色,指揮民進黨連下數城,就必將在民進黨內及支持者中獲得極佳的威望,連曾經的反對者也不得不服氣。那麼,到二零一五年的黨內“總統”初選時,蘇貞昌就能挾著黨主席的資源優勢和政績優勢,擊退屆時沒有任何優勢的蔡英文,代表民進黨出戰“二零一六”。

  更重要的是,倘若屆時馬英九的政績仍然欠佳,而國民黨內的“接班人競爭”也亂成一團,並引發國民黨內哄;而蘇貞昌在四年兩任黨主席任內也較少有刺激對岸的語言動作,曾經對民進黨不放心的選民們,就自然會按照“政黨輪替”的普世價值,萌生起“換黨換人試試看”的念頭,代表民進黨出任“總統”的就將會是蘇貞昌,而不是蔡英文。

  更令蔡英文感到難堪的是,在目前的民進黨主席選舉中,雖然吳榮義、蔡同榮、蘇煥智、許信良等四位候選人聯手組成“卡蘇連線”,竭力阻擊蘇貞昌,許信良甚至公開聲稱他參選黨主席是為了支持蔡英文再戰“二零一六”,及讓蔡英文在二零一六年“總統”大選中所提的主要政見,成為民進黨的正式文獻,表面上看似是對蔡英文利;但在人們“易位思考”之下,單憑蘇貞昌“一夫當關,四夫當敵”的勇態,就反而認為蘇貞昌才是代表民進黨出戰“二零一六”的最佳人選,因而對蔡英文形成了“持續成為‘“總統”’候選人的選項”的最大黨內威脅。

  至此,蔡英文憋不住了。如果在此時仍不發聲,還是“在家裡辦公”,就必將會遭到邊緣化。本來,趁著黨主席選舉說幾句話,是爭取能見度的最佳方式,但由於其中一位候選人蘇貞昌,既曾是在民進黨“總統”黨內初選中自己的手下敗將,又是四年後爭取“二零一六”出線權的潛在威脅,因而她不能摻和主席之爭,必須保持中立,否則就把自己的格局做小了。因此,趁著馬英九施政失誤,民意支持度低迷,公開“批馬”就是發聲的極佳機會。既可凸顯她才應是“二零一二”的勝利者,也可藉機表達對“二零一二”輸選的不甘心和不服氣。

  但這並非是蔡英文的主要目的。因為到目前為止,代表民進黨出戰“二零一六”的人選,仍是未知“鹿死誰手”。而蘇貞昌的優勢,正在威脅她的機會。因此,她必須時刻保持自己的高能見度,以“批馬”來向民進黨內及其支持者展示,自己在“二零一六”代表民進黨候選人再戰的正當性和必要性,從而巧妙地表達了“打蘇”的態度。因此,蔡英文接受三立電視台專訪的“持續成為‘“總統”’候選人的選項”之說,就是在維護自己代表民進黨出戰“二零一六”的正當性,也是在“警告”蘇貞昌。

  但是,就連蔡英文自己也知道,在“二零一二”選戰的過程中,雖然自己走勢極佳,但最後還是輸了,就是輸在兩岸關係的“最後一哩路”。如果在“二零一六”之前仍然堅持原來對兩岸關係的路線,屆時恐怕還將會徒勞無功。而且她的黨內對手蘇貞昌,很少在兩岸關係政策上發言,至少是較少發表過“台獨”的言論,雖然缺乏“利多”因素,但也不會像蔡英文那樣令到對岸和台灣選民心生疑慮和抗拒感。甚至是蔡英文用以調整原先否定“九二共識”政策的“台灣共識”,原創權還是屬於蘇貞昌的。

  因此,蔡英文的接受南方朔專訪,無論是由《新新聞》作安排(南方朔是《新新聞》的四位創辦者之一),還是出自南方朔的意願,抑或是蔡英文的要求,都有其特別涵意。尤其是南方朔是馬英九的大學同學,曾一同參加“保釣”及“愛盟”等活動,長期堅持深藍倡統立場,甚至埋怨過馬英九“獨台”;但在今年初的“總統”大選中,卻突然轉變立場,改為公開挺英反馬,這有可能是由於對馬英九“無能”極為失望,也有可能是出於個人私心(據說馬英九沒有滿足南方朔出任“監委”的要求)。因而由南方朔來給蔡英文“餵料”,讓她正面回應南方朔關於“應該利用這段沒有黨公職身分的時候,去一趟北京,甚至與未來的中國領導人好好對話,這對蔡英文、對民進黨、對台灣應該都是好事”的建議,並表態“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不排除這種可能性”,就將會對蘇貞昌構成極大的壓力。因為蘇貞昌在黨主席任上,倘民進黨尚未放棄“台獨黨綱”,是不能進行民共兩黨黨際交流的;而沒有黨公職身份的蔡英文則佔盡了便宜。

  但蔡英文似是“大智若愚”,卻在“公開信”中,再次強調“兩國論”,昨日國台辦發言人楊毅就批評她再次暴露了頑固堅持“一邊一國”的“台獨”分裂立場。因此,她倘是繼續堅持“兩國論”和“一邊一國論”,在“二零一六”時即使條件再好,仍將會是與“總統”擦身而過。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