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牽牛花揶揄風塵女子?龍應台未上任先挨刮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5-17 11:16:08  


  中評社台北5月17日電/“文建會”五月二十日升格“文化部”,主委龍應台也將成為首任“文化部長”,未來“文建會”將從三個處擴充為七個司,人員增為五五七人。昨天“文建會”特別舉行“文化部”,出發前”記者會,除了在本部一樓大廳懸掛蕭勤巨幅畫作《大同》,並公布識別系統,以牽牛花圖案搭配隸書體“文化部”三字,和英文“MINISTRY OF CULTURE”當作Logo。 

  中國時報報道,龍應台表示,牽牛花是最接近泥土的記憶,是最賤的野花,但文化的力量就在於草根,希望“文化部”能像牽牛花一樣,“如揚聲傳播的喇叭,吹著美學的號角,讓文化滲透到每個角落。” 

  龍應台說,雖然在日本有煙花女子意涵,牽牛花卻有著極精神的英文名字“Morning Glory”,指的是清晨欣欣的榮光,帶有歡愉的色彩,特別能激勵人心。 

  牽牛花Logo由新加坡設計師陳家毅擔任設計顧問,台灣設計師王廉瑛執行設計。陳家毅曾為上海世博會設計新加坡館,王廉瑛曾任故宮、國藝會等美術設計,雙方與龍應台討論後決定以牽牛花為意象,認為它有強韌的草根性,充滿生命力,是台灣人最原鄉的生活體驗及記憶,期許“文化部”“在華人社會發揮燈塔效應、成為人文思想的堡壘、用文化的思維保障兩岸和平”。 

  不過,文化界對於牽牛花Logo有不同的聲音,認為牽牛花別名喇叭花,在台灣民間有風塵女子、老牛吃嫩草等揶揄含意,日治時期台南畫家潘春源曾描繪一幅女性肖像,模特兒就是一名風塵女子,這幅曾經入選台展的畫作,座椅背景便描繪有牽牛花花紋。 

  雖然牽牛花有“朝顏”、“勤娘子”美稱,但因花朵非常嬌嫩,經不起日曬會自動凋謝,在炎熱夏日甚至中午前便全謝光了,因而有“子午花”之稱。文化界人士認為,身為台灣最重要的“文化部”門,“文化部”只取表面之意,未深究文化意涵,不但不妥,也凸顯“中央”和民間認知的落差。 

  此外,“文化部”Logo五月初公告時,英文名稱為MINISTRY OF CULTURE,TAIWAN,但後來TAIWAN字樣被取下,龍應台解釋,這是因為必須與“行政院”各部門的名稱格式統一,最後才作這樣的調整,並無特殊考量。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