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德譚(中間光膀的)正在做出海前最後的准備 |
在記者提出要看“更路簿”的時候,蘇承芬沒有拒絕,只是用其他話題試圖把記者的注意力引開。直到看過記者的證件後,這位性情平和、謹慎的老人才道出不願意將“更路簿”輕易拿出來讓別人看的原因。
“這本‘更路簿’就是手抄本原件,如果以後咱們國家跟包括菲律賓在內的任何一個國家在南海問題上打官司,這就是最直接、最有力的證據。我們祖祖輩輩都在南海耕耘,那是我們的寶地……”蘇承芬說,最害怕有亂七八糟的人冒充記者來。他說,曾經就有一名疑似越南人的不明身份的人來過,騙他拿出“更路簿”,試圖偽造。
在這位打了一輩子魚的老船長心裡,守住祖宗傳下來的“更路簿”,就是守住了祖國的島。
“自大潭過東海(西沙)……自三峙上三圈,用壬丙乙亥,半四更收……自錨注去二圈,用丁未,三更半收,時南……”蘇承芬至今可以一字不差地背誦“更路簿”上的內容,這是被他刻在心裡的,不僅僅是一段段作為指南來用的文字。在他看來,每一個字都是祖輩用生命換來的。“自古行船半條命,活著就很了不起。”蘇承芬說,“以前,出海打魚危險重重,存在各種未知和不測。現在打魚沒那麼危險了,但海上卻不太平了。”
他是潭門鎮技術最好的船長
儘管蘇承芬已經78歲,但迄今為止,他仍是潭門鎮公認的技術最好的船長,沒有之一,從未被超越。過去,大家都想跟他一起出海,因為他總可以安全地賺到錢,他也成為後輩的標杆。他有兩個兒子,仍舊是以打魚為生。他的兒子繼承父業在鎮上的人看來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因為有些基因是遺傳的。
蘇承芬很適合這一行,因為他有一種奇怪的本事,可在混沌中找到魚群,他知道哪裡有路。“很怪的,好像他身上有雷達似的。”一名漁民說。而在採訪中,蘇承芬不止一次地提到,包括他在內的潭門漁民在航行途中辨別方向和海流的辦法是很古老的,主要依靠古老的羅盤和“更路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