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台灣工商時報:馬英九新任期的兩岸關係願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5-20 08:27:55  


馬政府在未來4年的任期裡,應勇於和大陸進行政治對話。
  中評社台北5月20日電/馬英九的新一屆任期,將從今天起展開。在未來4年的任期裡,兩岸關係究竟將呈現何種樣貌,是當前海內外高度關注的焦點。

  台灣工商時報社論說,我們心目中有著一片願景,要提供給新一屆馬政府作為相關施政的參考。 

  總的來看,兩岸的“和平發展”,應是未來最值得堅持的價值觀。兩岸雙方和平互助,追求共同發展,為兩邊民眾創造更多的福祉,這是人們普遍認同的境界。關於這方面,過去4年的馬政府已因兩岸的建設性互動交流,種下了根基。而在未來的新任期裡,非但要積極鞏固這項和平發展的根基,而且要掌握新的契機,使它更加深植於兩岸雙方主政當局的決策思維裡,當然也要讓它更加深入兩岸社會人心。在官民齊心一致的推動下,兩岸的和平發展格局必能定型化。 

  為了達到這樣的目標,未來馬政府首先應完成兩岸經貿合作體系的建構,以實現雙方的互補互利,並爭取到“和平紅利的最大化”。其中,“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後續的各項協議,包括投資保障協議、貨品貿易協議、服務貿易協議等,務必在未來4年內完成簽署,而且是越早簽署越好。因為世事多變化,兩年後台灣又將有“七合一選舉”,隨後“總統”大選”要接續登場,屆時政治議題的發燒,恐將干擾兩岸討論經貿合作的氛圍。另方面,則是中日韓三國FTA談判即將展開,如其在未來4年內簽署協議,將對台灣造成新的競爭壓力,所以ECFA的後續協商非快馬加鞭不可。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未來的兩岸協商,不會只侷限在經貿相關領域,客觀形勢會驅使協商議題由經貿向其他方面擴散。這也是兩岸關係“發展”的一種表徵。況且,兩岸的互動交流,也需要引入一些新議題,來保持熱絡的氣氛,否則兩岸關係難免陷入“不進則退”的窘境。未來4年可以引入哪些兩岸新議題呢?最好是以穩健的思維,選擇一些“兩岸立場歧異不大”的項目,例如文化合作、教育合作、司法互助等。兩岸在這些方面的“公約數”都不小,一旦進行相關協商,不會有太大的爭議。 

  比較微妙的是“政治談判”的動向。無可諱言地,大陸方面目前確實有不少人士,期盼馬政府在未來4年內,能與大陸展開政治談判,並簽署有關“兩岸政治定位”的協議。馬政府雖不迴避政治談判,但其訴求方向卻繞開了雙方政治定位問題之討論,轉為追求“兩岸現況制度化”。這就和大陸方面的期待,有了相當大的落差。而這種歧異,也成了未來兩岸關係最大的潛在衝擊因素。未來萬一雙方對此無法“磨合”,則彼此的“互信”就會打折扣,連帶經貿協商也會受到制約。 

  於今之計,應先加強“兩岸高層直接溝通”,即雙方領導階層多見面會談,以充分了解彼此的立場,之後再去正式談論兩岸政治定位之重大課題。所以,新一屆的馬政府,應把推動“兩岸高層定期見面”,作為重要的施政項目。兩岸高層雖有過多次在APEC(亞太經合會)與博鰲論壇見面的經驗,但多屬交際性、偶發性,對兩岸關係的影響仍有侷限。未來最好能實現定期性的會晤,從“陸委會主委”和大陸國台辦主任的會晤,到台“行政院長”、“副總統”分別與大陸國務院總理、國家副主席的見面,最後推展到台“總統”與大陸國家主席的會談。 

  如能照此作有序的安排,並付諸實行,則兩岸關係必會有一番新氣象。當然,兩岸高層見面時,應不設前提,也可以不強調原有職銜,亦即改換另一個名義,以因應現階段兩岸關係的敏感形勢。兩岸對此應能“心照不宣”。 

  無論如何,馬政府在未來4年的任期裡,雖不易和大陸達成“政治協議(或可稱為和平協議)”,但應勇於和大陸進行政治對話,而且要由高層親自出面,有節奏地進行。若只是由智庫學者放話或對談,那只會把問題搞得更複雜。不過,話說回來,兩岸經貿合作還是比政治對話要重要許多。經貿事項堪稱為馬政府新任期的“兩岸主業”。經貿合作若不成,政治對話將是空虛的。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