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使用“中國”兩字不宜 蘇貞昌會刺激大陸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5-31 10:20:13  


  中評社台北5月31日電/中央日報網路報31日透視集文章說,台灣前“行政院長”蘇貞昌如外界預期地當選了民進黨主席,也展開了黨務與人事的佈局,不僅打算恢復中國事務部、駐美代表處,並表示如經費許可,將增設駐日代表處。此舉可以被視為蘇貞昌欲透過組識的恢復與增設,來展現其重視國際事務的用心。然而在被詢及為何不用“大陸”而用“中國”的名稱時,蘇貞昌以“中國是中性名詞”來回應。實際是如此嗎? 

  文章說,外界會如此詢問,應與日前民進黨代理黨主席陳菊曾用中國大陸稱對岸有關,若是中國是中性名詞,外界也不會對陳菊的提法有如此多的關注。蘇貞昌針對外界的疑問進一步解釋,用“中國”這個名稱,是因為世界上都用“中國”來指稱,中國方面也用“中國”來稱呼自己。然而此種見解恐怕會讓民進黨在與大陸交流時,產生不信任的關係。

  例如,前黨主席許信良就認為,使用“中國”字眼,有挑戰中國的意味。若是蘇貞昌所領導的民進黨,既想要與大陸展開交流,又使用具有挑戰大陸意味的名稱,豈非留下究竟是要真交流,還是要為交流設立新障礙的疑問?民進黨高層經常表示,只要不設前提就會與大陸進行交流。殊不知不設前提本身就是一種前提,更何況要成為執政黨,又豈能不在互動中瞭解影響台灣甚巨的大陸呢? 

  文章說,依據“中華民國憲法”的定位,兩岸不是國與國的關係其理甚明,否則“陸委會”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可能都是以其他的面貌出現。一位有意競選“中華民國總統”的民進黨主席,若是不對“中華民國憲法”關於兩岸的定位有深刻的認識,又豈能成為一位稱職的“中華民國總統”?中國恐非中性名詞這麼簡單。

  據悉民進黨內也有人認為,部門的名稱可討論,既然如此,蘇貞昌何不在恢復舊有部門時用對名稱,才不致使兩岸關係成為該黨取得執政權的罩門。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