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台灣民眾對於大陸的觀感不佳,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其中包括北京對台不放棄武力與外交圍堵等,此乃台灣人民耿耿於懷以及難以解開的心結,這也與2009年8月遠見雜誌的民調結果類似(見下圖)。⑥
(圖一)
基於中共的打壓,台灣人民自感其尊嚴被蔑視,生存與發展被威脅,雖然大陸近年來陸續提出一些惠台政策,但多被中間商以及大財團吸收,一般民眾的感受並不明顯,一時無法改善對中共政權的惡感,這也就反饋在對於中國人的認同上。況且,一般民眾認為,統一是中共的既定目標,若此,台灣的自主性豈不完全喪失?若依照馬英九兩岸和解的政策發展下去,目前的生活條件是否能維持?自然會感到不安,並也助長了民進黨的勢力提升(見下圖)。⑦
(圖二)
台灣人民接受中華民族的程度極高
質言之,傳統的問卷方式其實無法完全符合台灣人民的選擇,因為問卷中中國人的選項不但被扭曲,而且是以政治認同為主要考量,文化認同被抹煞。筆者曾以政治大學“歐盟的兩岸政策”通識課近70位同學做問卷調查,其中除台灣人、中國人與兩者皆是等傳統選項之外,還加了一個“政治的台灣人,文化的中國人”的新選項,結果卻獲得46%最高的認同,由此可見台灣的大學生在認同方面的弔詭。⑧
再者,依照遠見雜誌2009年7月份的民調結果來看,約八成台灣的受訪民眾認同自己是“中華民族的一分子”(2008年6月是77.2%),約六成認同“兩岸民眾同屬中華民族”,可見台灣人民接受中華民族的程度極高。⑨此乃由於台灣民眾對於“中華民族”的認知比較集中在歷史與文化的層面,比如堯舜禹湯文武周公直至孫中山與蔣介石的所謂道統,仍是台灣可以與大陸相抗衡的精神因素之一。由於近年來中共開始尊孔,台灣軟實力的效果受到影響,目前兩岸正面臨一個道統爭議的轉折點,⑩這對雙方也都是一項重要的挑戰。
1999年李登輝提出“特殊國與國關係”的論述,以及2002年陳水扁主張的“一邊一國論”,都受到北京的強烈抗議。直至2008年,馬英九提出基於“九二共識”的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之間“特殊關係”的模式,雙方才找到了和解的基礎。由此可見,兩岸對於國家的概念仍舊極為敏感,爭議性極大,但中華民族內的兩個地區則是雙方都可以接受的安排。這種“一族兩區”的模式,就好像介於中共“一國兩制”以及西德“一族兩國”之間的一種設計,亦可視為是一般所稱的“一中屋頂”。
一族兩區
更進一步觀之,在中華民國憲法中,所使用的是“自由地區”與“大陸地區”,而依照憲法增修條文所制定的“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則以“台灣地區以外之中華民國領土”來指稱大陸。由此可見,一族兩區確實符合事實,而馬英九在提出中華民族的聲明時,則是強調以中華民國憲法為依歸,也就是依照憲法的規定,來定位兩岸的關係,而所謂依照憲法,則是對於“一中原則”的一種隱射,尤其中華民國憲法的法定有效範圍仍涵蓋大陸。
(表二)
再以民族與國家之間的關連性來觀察,兩者之間也有多種組合。比如一國一族或稱為國族(日本、波蘭以及以色列),也有一國多族(比利時與加拿大、新加坡),而中國的情況則好似介於兩者之間,因為漢族佔90%以上的絕對多數,情況比較特殊。若以中華民族觀之,依照孫中山的說法,此乃一國一族,但是,部分少數民族並不接受此觀點,因而形成一國多族。另外,還有一族多國(東歐的斯拉夫民族國家如波蘭、捷克與俄羅斯等)與一族無國(庫德族、吉普賽人與以色列建國之前的猶太族)的事例,由此可見民族與國家之間的多重複雜性。
綜合言之,由於“一國”台灣無法接受,除非此指中華民國;“兩國”北京無法接受。而“一族”乃雙方目前的交集,由此可見民族與國家認同的差異性與重要性。這同樣可以解釋,為何在2008年奧運前,兩岸對於“中國台北”與“中華台北”的爭議,台灣若接受前者,則會被認為是隸屬中共,並被列於與“中國香港”同一等級,當然無法交代;而後者或可解釋為“中華民國台北”,或可自視為是中華文化的正統代表,自然可以接受。因此,若兩岸目前都能將政治認同的重點,由國家的層次提升至對於民族的認同,那雙方的交集就會比較大,有利於雙邊關係的發展。
①此乃可由在台灣的各省同鄉會後繼無人的情況來佐證。
②Ernest Renan (1882) : Qu'est-ce qu'une nation ? Conférence faite en Sorbonne, le 11 mars 1882. Paris.
③Otto Bauer, Die Nationalitätenfrage und die Sozialdemokratie, Marx-Studien, zweiter Band, Wien,1907,pp.109-137.
④Waldemar Besson (1959) : Friedrich Meinecke und die Weimarer Republik. Zum Verhältnis von Geschichtsschreibung und Politik.In:VfZ 7,pp.113-129.
⑤Herder, Johann Gottfried (1774) : Auch eine Philosophie der Geschichte der Menschheit,in:Herder,Johann Gottfried(1990) : (Reklam) Stuttgart.
⑥http://www.gvm.com.tw/gvsrc/20101014S01AP00PR1R.pdf
⑦http://www.mac.gov.tw/public/Attachment/05211001773.gif
⑧此乃筆者於2009年10月6日下午四時作的調查,其中認同自己是台灣人的比率有43%,認同自己中國人的只有4%,兩者皆是的有7%。
⑨資料來源:“兩岸互動一年:馬總統滿意度”,遠見雜誌民調中心,7月16日,http://www.gvm.com.tw/gvsrc/200907_GVSRC_others.pdf
⑩比如馬英九曾在2011年元旦文告中稱要引領中華文化。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2年6月號,總第17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