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紀念中韓建交20周年 韓媒討論如何利用中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6-05 09:26:51  


  中評社北京6月5日電/“對韓國來說,中國是什麼?”活路、門前的沃土、大海、海灘、夥伴、足筋腱……這是韓國《東亞日報》日前向韓國十餘名專家提出的問題和收到的答案。4日,該報推出中韓建交20周年專題,並發表評論稱,在歷經幾十年的敵對之後建交的國家中,雙方互為對方如此重要夥伴的情況在外交史上非常罕見。該報還要求15名各界專家組成的顧問團隊就對韓國利害關係最為密切的美國、中國、日本三個國家的重要程度進行排序,結果所有專家都將中國排在了首位。“因為大家一致認為,目前與美國並稱G2的中國今後將超越美國,成為對世界產生強大影響的超級大國。”

  據環球時報報道,今年8月24日是中韓建交20周年紀念日。《東亞日報》4日在頭版頭條刊文稱,中國人走到哪裡,特定產業的世界版圖就會發生變化。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進入新千年之後,澳門成為超越美國拉斯維加斯的世界最大賭城。當時,一年1400萬中國內地遊客前往澳門,促使澳門人均GDP在2009年躍升至4萬美元。報道認為,從獲得中國經濟增長和中國遊客增加引發的經濟利益層面來看,韓國顯然擁有超越澳門的巨大潛力。因為韓國距離北京更近,電子產品、化妝品、時尚用品的購物可選擇更大,也更有價格競爭力。再加上“韓流”的影響力,韓國可以通過中小學生之間的交流,將中國青少年培育成“Korea Kids”。

  “中國打噴嚏,韓國就感冒。”《東亞日報》4日的另一篇文章稱,中韓之間的相互依存度已經如此之深。1992年建交時,兩國貿易額不過63億美元,去年已發展到2206億美元。報道稱,如果沒有作為生產基地角色的中國,很難想象韓國能夠如此快速走出2008年的金融危機。建交當年只有9萬中國人訪問韓國,而去年已經增加到220萬人次,今年有望增加到270萬。“50萬中國遊客到韓國,意味著可以新增2萬個工作崗位,而韓國30家大企業今年上半年的招聘崗位總共不過1.6萬個。”

  為更好地利用“中國和中國人”作為韓國未來發展的動力,《東亞日報》邀請15名各界專家為韓國政府提出十大建言:打造“中國城”、在仁川市和全羅北道建設吸引中國遊客的賭場、允許人民幣在首爾和濟州自由流通、向中國人簽發10年期自由往返簽證、創造中國工作機會(中國遊客增加引起的工作崗位增加)、每年吸引10萬名中國留學生到韓國學習、推行“聯美聯中”的外交政策、通過中韓FTA實現服務市場像香港和台灣同等程度的開放等。

  不過,據《東亞日報》調查,在肯定中國重要性的同時,不少專家認為中國市場具有兩面性。“中國擁有像海灘一樣的資源寶庫,但弄不好也會成為韓國的泥潭。”如果韓國在政治、經濟方面對中國的依存度過高,其帶來的風險也就隨之增大。1992年,韓國對中國的貿易依存度不過4%,現在已經超過了20%。韓國誠信女子大學教授金興圭總結稱,中國是韓國發展和國運變化的最大機會,但也是最大的威脅。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