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人的所得來源怎麼課稅?薪資40%、遺贈10%、房屋稅、地價稅、奢侈稅、證交稅、牌照稅、股利、存款,哪一樣不要上稅?哪一樣不要繳最多的稅?除了稅以外,還要捐,平常捐給社福機構,選舉捐給政治人物。如今,政府一竿子打翻一船人,認為富人為富必定不仁,認為窮人反富絕對有理,這和文革時期的紅小兵、紅小將有甚麼不同?
社論說,自由經濟之所以能讓經濟“持續”增長、窮人“有機會”翻身,靠的是孜孜不懈的努力、不斷創新的概念、冒險家的精神。馬政府該做的是,把老百姓的拚勁、創意用制度激發出來,不是把富人打窮、打倒了,窮人就能翻身致富。
馬政府如今的心態,就怕企業做大,更怕富人更富。企業做大了,可能是官商勾結下的結果,富人更富了,絕對是剝削窮人的生存利益。這個邏輯下,都市更新引進財團,肯定成不了案;金融併購涉及財團,擱淺觸礁;大陸回來的鮭魚更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無怪乎台灣企業再大,也不是全球百大,台灣富人再富,也排不進全球百富。
奇怪的是,台灣的外匯存底高居世界第四,只有少數外債,看來台灣不窮,每年也有大量的超額儲蓄,只要政府願意把餅做大,台灣絕對有重新再起的機會。看看韓國,面對歐債危機,思考把公司稅降到和其他亞洲三小龍一般水準。看看新加坡,一個200米高的金沙空中花園,如今已是星城的地標。再看看渤海區的天津,花了3年就蓋好30萬坪的文化中心。
台灣呢?面對經濟成長居四小龍之末,政府卻把公平正義視為急務;面對像新加坡、Vegas的娛樂表演產業,政府卻始終只看到賭博,對其他的創意視而不見;面對一條機場捷運的通車,更要花上一、二十年。
社論說,真正的富人,是打不窮、打不倒的,但當看到台灣的社會以民粹為依歸,以仇富為訴求,他們會跑,他們也不願在這塊生他們、育他們的土地上繼續投資,最後受罪的是台灣的中產階級,因為他們變窮了;受罪的是台灣的窮人,因為他們會窮到連翻身的機會都沒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