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謝長廷出發點是好的,目的是追求民、共兩黨的善意互動。 |
中評社台北6月15日電/中央日報網路報點評文章說,前民進黨主席謝長廷近日指出,該黨和中共過去“沒有冤仇”。大陸國台辦發言人范麗青回應表示,如果民進黨堅持“台獨”,就是在給自己和大陸的交往設置障礙。
文章說,謝長廷此言,意在表明連過去有過血海深仇的國民黨和中共,都能和解並共同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那麼和中共無歷史仇恨的民進黨,更沒有道理不能處理好兩岸關係。謝的這種心態,出發點是好的,目的是追求民、共兩黨的善意互動。然而,能否開創兩岸和平,並不繫於過去有無冤仇,而在於如何就兩岸關係進行政治定位。
1947年由國民黨主導制訂而在南京公佈的“中華民國憲法”,於1949年兩岸分治後,繼續在台灣實施,並歷經九十年代五次增修,以及公元兩千年後兩次增修。這七次“修憲”,都沒有改變“中華民國”的領土與主權,因此,就海峽兩岸而言,仍都屬於“一個中國架構”。
而中共的堅持是“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於是兩岸當局、國共兩黨根據各自的規定,均能詮釋“中華民國”或中國的領土沒有分裂、主權沒有分割,這就給兩岸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提供了最根本的基礎。“九二共識”的意義即在此。
換句話說,雖然國共兩黨曾經以武力衝突來對待彼此,但是為了民族利益和民眾福祉,仍然可以和解對話,共同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而民進黨雖和中共未曾有過武裝鬥爭,卻因堅持“台獨”,反而有可能在一旦又執政時,和大陸爆發軍事衝突。
文章說,謝長廷看準了這一點,所以主張用“中華民國憲法”來處理兩岸關係,這就靠向國民黨的立場,也畢竟是務實可行的。然而,民進黨的“台獨黨綱”、“台灣前途決議文”、“正常國家決議文”,都與“憲法”抵觸,也重重地壓制了謝的主張。因此,縱使民進黨和中共過去沒有冤仇,還是不具備延續兩岸協商、維護兩岸和平的能力,也是最近宣稱要緊守一貫立場的黨主席蘇貞昌所無法突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