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彭清華:15年來“一國兩制”在港巨大成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6-20 10:13:37  


 
  “惠港”措施利港利國

  彭清華說,香港能取得今天的經濟成就,是香港同胞善於抓住機遇、靈活應變、自強不息的結果,同時也離不開國家的支持。回歸15年,特別是2003年以來,中央政策大力度、高密度、寬範圍地出台支持香港發展的舉措,充分體現了中央對香港的重視和對香港同胞的關懷。

  2003年上半年,受亞洲金融危機和“非典”疫情的衝擊,香港經濟陷入谷底。中央隨即果斷推出一系列支持香港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2003年6月,《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在港簽署。

  簽署CEPA,特別是開放內地居民赴港“個人遊”,帶旺了香港的人氣,刺激了消費需求,拉動了就業,推動了香港旅遊業率先復甦,並帶動整個經濟回升。

  於是有人把中央支持香港發展的措施形容為“送大禮”。彭清華說,這一說法某種程度上反映了香港同胞對中央政府“挺港”、“惠港”措施的讚譽之情。但客觀地講,不能簡單地看作單方面的“送禮”,這些政策措施既是香港發展的需要,也是國家發展的需要。

  他說,1978年以來,香港在參與國家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香港是內地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資來源地和內地企業最大的境外融資中心。截至2011年底,港資企業在內地投資總額累計5267.1億美元,佔同期內地吸收境外投資的45%,港資企業在內地吸納了數千萬勞動力就業。

  彭清華說,近年來內地與香港的合作呈現一些新特點,洽談服務業合作的多了,考察城市建設和社會管理的多了,開展人才引進與培訓的多了,聯合進行海外推介的多了,利用香港資本市場上市融資的多了。這說明,在內地的發展中,香港能夠發揮作用的領域更多了,扮演的角色更加豐富多彩了。

  他表示,中央政府出台一系列措施,支持香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既體現了中央堅決維護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的決心和誠意,也是服務國家發展大局的需要,利國利港,互利共贏。

  兩地交流深化是大勢所趨

  彭清華在採訪中回應了香港與內地往來中近來出現的個別摩擦現象。他說,這些問題的產生有客觀原因,不必大驚小怪。兩地有著不同的歷史境遇、文化氛圍、社會制度、法律制度和生活方式,經濟發展階段不同,發展水準也有一定差距。本地人和外地人在某些問題上產生了一些矛盾,這是很多地方在不同時期都存在的現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