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逸舟表示:“這是一個‘雙贏’的結果:一方面,對歐洲有關國家來說是一個好的、急需要的幫助。因為現在很多國家流動性不足,尤其是處在歐債危機嚴重狀態的國家,非常需要這種外部的幫助。另一方面,對中國老百姓、納稅人、和投資者而言,這也可以看成是中國一個重要的保險的投資,它不是單方面給予歐債國家的支持,那樣的話就有可能收不回來,風險過大,而通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這個平台,可以使得我們的投資比較有效地得到良好的信用保障。”
王逸舟指出,中國目前持有超過3.3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外匯儲備數量長期占據世界第一。中國此次將以購買基金組織票據的形式參與基金組織新增資源,此種形式的出資承諾不屬於捐資,而是在保證資金安全和合理收益基礎上對外匯儲備的投資運用。
對於此次增資,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認為,除了可以減小中國外匯儲備數量和規模的壓力外,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中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的話語權。她說:“中國通過注資來減少外匯儲備數量和規模的壓力,同時通過數量的化解,也可以使中國在國際事物和國際舞台上有自己更多的話語權,因為畢竟增資和中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上的位還是有關聯的。成為(第三大)股東對我們的話語權有好處,但除了增資和在IMF的地位外,更多的還是要靠我國經濟發展的實力和金融發展的勢力,才能最終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才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譚雅玲同時指出,現行的國際貨幣基金的體制很難改變,雖然美國的份額有大幅的縮減,但美國擁有一票否決的特權。由於這個體制的模式和歷史的慣性存在,因此中國想要憑借此次增資短期內提高在基金組織中的話語權是不現實的。
中國央行也表示,作為以份額為基礎的國際機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應按時完成2010年份額改革。同時,基金組織應繼續完善治理結構,進一步提高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發言權和代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