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專論:兩岸合作如倒打一耙 台灣會後悔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7-08 00:27:59  


 
  如果說過去兩岸經濟協商在“先易後難”中較為容易的部分,大陸方面出於扶助台灣產業發展的角度讓利也就罷了,可是目前兩岸經濟合作已進入較為困難的部分,越向前走就越會碰觸到涉及兩岸制度層面更多更為敏感更為複雜的問題,這些問題可不是僅靠單純經濟讓利就能達成的。兩岸投保協議歷經第六次、第七次陳江會仍無法達成。時至第八次陳江會,台灣方面對投資人與投資人(P2P)之間、投資人和政府之間(P2G)爭端,特別是台商“人身安全”等相關內容要價甚高而導致雙方無法達成共識而再次延期,已經充分顯示兩岸在經濟議題方面已經進入“深水區”。而台灣方面的自利心態只會讓“深水區”變得更加深不可測,兩岸達成共識的難度會越來越大。

  可以說,台灣長久以來在兩岸交流合作中存在的本位主義、利己主義看似占得了上風,爭得了便宜,但從長遠發展角度來講,只能是一種自我設限甚至是自我損害的愚蠢行為。

  首先,本位主義、自利心態反映了台灣在自我定位上的嚴重偏差。大陸經濟體量廣大,資源豐富,人才濟濟,經濟後發優勢明顯。特別是近年來,大陸改革發展的步伐不斷加快,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不但成為亞洲經濟的領頭羊,更是成為引領世界經濟復甦的火車頭。客觀而論,大陸對兩岸經濟合作有其必要性,但卻沒有十分的緊迫性。反觀台灣就截然不同,不但內需市場狹小,對外貿易更易受當前世界經濟大環境低迷的不利影響,特別需要大陸方面抻出援手協助台灣走出低谷。如今大陸是台灣第一大貿易夥伴,是台灣第一出口市場,是台灣第二大進市場,是台灣最大的貿易順差來源地。如果台灣將大陸方面釋出的善意和讓利作為向大陸漫天要價、步步緊逼的條件,可就大錯而特錯了。到底誰更依賴誰,這一點台灣最應該看清楚,想明白。

  其次,台灣的自利心態最終只能搬石砸腳,自食苦果。就兩岸經濟合作來講,台灣本應抓住兩岸ECFA的契機,充分利用大陸廣闊的市場和豐富的自然資源、人力資源,發揮自身在科技製造業、服務產業及市場經營、企業管理方面的優勢,與大陸取長補短,切實提升自身的整體實力。可恰恰相反,台灣方面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實際上,台灣對大陸的予取予求並不會提升自身競爭力,相反只會讓自己越來越喪失國際化視野,步步喪失國際化競爭力。而在將來,一旦台灣與其他國家商簽自由貿易協定,可就完全不像ECFA那樣了。台灣要與美國簽訂TIFA,與韓、日、新加坡等國家簽署FTA,未來還要爭取加入美國主導下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TPP),到時談判桌上只講實力不談兄弟,沒有強大的經濟競爭力作籌碼,台灣只能任由他人宰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