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代號“奧運會”:美對伊朗核電站的網絡戰數年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7-01 10:22:08  


2009年的一張圖片顯示,伊朗某核電站的電腦屏幕顯示出錯誤。
  中評社北京7月1日電/“奧運會”行動是美國首次針對他國的持續性網絡戰,實現了此前只能通過轟炸或派“詹姆斯.邦德”上陣才能達到的目標。專家認為,這是《孫子兵法》在數字時代的成功應用。

  據青年參考報道,最近幾年,伊朗重要核設施的計算機頻遭網絡攻擊,坊間盛傳美國和以色列是“幕後黑手”,但從未獲得證實。直到最近,美國媒體才從美國、歐洲國家和以色列的前任和現任官員口中獲悉驚天秘密——先前入侵伊朗電腦系統並造成巨大破壞的“震網”以及“火焰”病毒,確實是美國和以色列聯手研發的網絡武器。其首要目的在於搜集情報,並通過破壞關鍵設備拖慢德黑蘭核計劃的進程。從媒體披露的細節來看,美國和以色列利用“震網”與“火焰”這樣的新概念武器發動網絡戰的過程,如同好萊塢大片一樣驚心動魄。

  兩任總統“接力”實施行動

  伊朗的核開發,一直是華盛頓與特拉維夫的心頭大患。2006年,時任美國總統小布什被告知,用網絡武器阻滯伊朗鈾濃縮進程,比普通的破壞活動更有效。隨即,白宮便批准了代號“奧林匹克運動會”的項目,美國國家安全局、中央情報局和以色列軍方參與其中。行動的第一個步驟是,由美方研發網絡戰“道具”並收集情報,確認攻擊目標。

  經過大約兩年密謀,“奧運會”行動悄然進入執行階段。首先,中情局派間諜將“震網”病毒植入伊朗核技術人員的電腦中,借後者之手,成功讓病毒“混進”伊朗納坦茲核電站的計算機系統。“震網”病毒的奇特之處在於,它能潛伏數周再發起攻擊,其間還可以發送偽造的監控信號,讓伊朗人誤以為一切如常。據分析,“震網”侵入由德國西門子公司為伊朗核設施設計的計算機控制系統後,獲得控制系統數據,進而指揮離心機高速運轉,最終導致離心機癱瘓。種種異狀也曾引起伊方困惑,但他們始終沒想到計算機系統已被“攻陷”,反而歸咎於機器零件質量差、操作失當。伊方為此派人在工廠“蹲點”,仍未發現問題的根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