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林案成黨內積怨宣洩口 迫馬釋權雨露均霑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7-10 09:01:10  


  中評社台北7月10日電/若從馬英九最新民調滿意度滑落到十五%的歷史新低,來解釋藍營內部醞釀的反馬聲浪,有其脈絡可循,判定此刻黨意大抵符合民意主流走向。然而,這股藍營基層反彈力道,卻是馬與黨務系統四年多來的愛恨糾葛,正所謂剪不斷、理還亂,難以歸結單一原因。 

  中國時報分析報道,馬英九在二○○八年剛執政時,奉行“黨政分際”理念,視政務部門為第一線,黨務系統被晾在一旁。即使馬在隔年開始兼任黨魁,在以黨輔政的架構下,黨務系統僅被視為整合平台,不僅決策權牢牢握在府院手上,執政資源也未挹注到黨機器,難免引起黨內抱怨。 

  而隨著馬英九、金溥聰推動一連串黨務改造,無論是拔擢蘇俊賓、殷瑋等青壯世代,甚至在各項大小選舉引進外部形象牌,包括在不分區“立委”名單延攬諸多黨性不強的社會人士,雖然獲得外界不少掌聲,卻也造成黨內若干反彈。 

  這幾年來藍營內部也充斥一種聲音,認為過去八年在野期間分不到資源,好不容易等到國民黨執政了,卻仍“看得到卻吃不到”,舊有的黨務體系似乎只能扮演苦力,無法得到“聖眷”。 

  這種不滿情緒醞釀下,林益世涉弊案就成了宣洩口,當黨內高喊“識人不明”,甚至醞釀串聯要求馬免兼黨魁,其實等於向馬叫板,目的不外乎是要迫使馬權力下放,讓黨內雨露均霑。 

  然而,進入“總統”第二任期,馬只怕提前跛腳讓政策揮灑不開,此刻只會牢牢抓緊各種權力,不論人事權、黨權或決策權都是如此,絕無可能再退居第二線;權力下放或中央集權的兩種思維激盪,短期內看似無解。 

  若從歷史法則來看,執政者現階段的重心不應是整肅黨內,而是專心政務、端出政績。 

  當執政聲望回升,批判聲音就會轉趨隱性;此刻只能把反馬聲音當成黨內針砭,憂讒畏譏反而是大忌,只會讓局勢更加混亂。


    相關專題: 林益世涉貪收押 重創馬政府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