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快評/新華社報道,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楊利偉11日表示,海峽兩岸的科研機構在航天領域開展合作是必然趨勢,未來兩岸可共同在空間站開展醫學、生物以及材料學等方面的合作研究。
楊利偉說,航天事業是人類共同的事業,大陸方面積極開展航天科技,是為了和平利用空間造福人類。基於同樣的願望,兩岸在航天領域的合作大有可為。目前大陸已成功搭載了來自台灣的種子飛入太空,這拉開了兩岸空間技術合作的序幕。而未來大陸在空間站的建設方面,也需要來自台灣科研機構的智慧。“太空站建成之後,兩岸可進行空間醫學、生物學、材料學等學科的共同研究,大陸方面也願意幫助台灣進行航天員的培訓。”他說。
我們認為,楊利偉的正式表態,對於台灣當局來說,可想而知反應是麻木的,因為對於兩岸太空合作,台灣當局一直以來都很冷漠。
太空沒有選票,太空沒有利益,為什麼要對太空感興趣。台灣當局的態度無所謂,怕就是怕在整整一代台灣青年,對宇宙不感興趣,其實就是對理想麻木不仁。
然而要看到,在民間,與大陸合作探索太空的熱潮持續不斷。參與“神舟”系列發射研究工作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國家計算流體力學實驗室主任李椿萱,就是來自台灣的科學家。大陸太空科技研發人員中,來自台灣的不下百人。
大陸輿論這樣說,大陸太空科技的成就,是包含台灣同胞在內所有中國人的光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