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商務部長:中國要為非洲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7-18 09:19:47  


  中評社北京7月18日電/7月19日至20日,中非合作論壇第五屆部長級會議將在北京舉行。中國商務部長陳德銘昨天表示,中方將與非方合力推動經貿合作轉型升級,拉緊利益紐帶、擴大利益交匯,解決“成長的煩惱”。陳德銘稱要繼續擴大中非投資合作,將中國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鏈向非洲轉移,延長“非洲製造”的增值鏈,為非洲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據東方早報報道,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西亞非洲中心副主任張春指出,“隨著中國深化調整經濟發展結構,對非能源需求將得到緩解,非洲不只有能源、原材料,更是中國未來發展的重要市場。雙方都需著力謀劃,努力保持中非經濟關係可持續發展。” 

  產業鏈轉移到非洲 

  對於目前中非經貿合作中出現的問題,外交部非洲司司長盧沙野坦率承認,非洲國家政府和人民也向中方提出一些具體的意見和看法——有人說中國的商人到非洲去得多了,對非洲的零售業造成衝擊;有人說中國商品質量不是太高;有人說中國企業在非洲開展項目雇傭中國工人太多。還有些媒體說中國企業不注重當地勞工權益和福利、工資待遇低、勞動條件差;個別中國公司和個人在當地不守法經營,與當地人發生了一些衝突等。

  盧沙野指出,關於中國公司雇傭中國工人過多問題,中國企業在非洲實施的項目多屬勞動密集型行業,很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工程質量和工作進度要求都很高,確實需要使用一些有技術的中國勞工。但即便如此,中國企業雇傭當地勞工的數量普遍遠遠多於中方員工,特別是在製造業領域。造成上述誤解的原因有二。一是中非合作規模很大、項目很多,容易造成在非洲的中國工人很多的印象。二是大部分非洲國家還面臨嚴重的失業問題。非洲老百姓迫切希望找到工作,他在看到當地有如此多的中國企業的情況下,仍然不能找到一份工作時,自然會有怨言。

  張春分析,“中國在非項目的確雇傭了許多中國工人,但迄今為止,並沒有一個非洲國家以違反當地勞工法為由,起訴中資企業,這本身說明中國在非洲的商業行為做到了遵守當地法律。”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