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陳水扁又來了!”如何處理獄中扁考驗馬智慧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7-18 10:58:51  


  中評社台北7月18日電/陳水扁絕食、撞牆、三度企圖自殺的消息傳出,許多人直覺:“陳水扁又來了!”扁三天兩頭對外釋放他“身體撐不住了”的訊息,真假難辨,卻令人厭煩。但扁案發展迄今,不見得還是民進黨包袱,卻已成台灣社會的共業,如何面對它、處理它、放下它,需要有不小的智慧。 

  中國時報特稿說,所謂的“扁案”,已經不再只是法律層次的是非黑白,它還牽動藍綠間的政治角力,以及挺扁與反扁群眾間的情感糾葛,台灣在這三方力量的拉扯下,朝野對立情勢有增無減,連帶社會間的信任裂痕也日趨擴大。 

  特赦陳水扁是高度敏感的議題,有人說特赦元首是慣例,但無論是美國的尼克森,還是韓國的幾位總統,都是在辭職認罪、甚至是下跪道歉後,才在法律審判後獲得赦免。但陳水扁入監以來從未認罪,還將貪污所得說成“建國基金”,三不五時對政治指指點點,別說敵人厭惡,黨內同志也深感無奈。 

  因此,就現實法律面而言,在扁不願主動認錯的前提下,特赦機會相當渺茫。 

  不過,縱使扁的罪行再令人厭惡,但看著曾經抱著台灣夢而登上大位的他,如今淪落監獄,幾度出現不是跪爬奔喪,就是臥病就醫,看在反扁者眼裡,不免交雜心酸。 

  尤其,“總統”這個職位,無論從《“憲法”》或社會文化面來看,本來就是一個特殊身分。當扁在任時,無論貪污犯行再惡劣,只要不犯內亂、外患罪,就擁有絕對刑事豁免權;而對台灣人來說,“總統”更是隱含著難以言喻的意義,情感上很難說切就切。 

  回頭看看過去四年,台灣社會到底為了扁案付出多少社會成本?挺扁者因為扁案,對司法的信心完全破碎,對國民黨幾乎抱持“不共載天”的憤怒;而藍、綠為了扁,一路從司法戰到人權,扁案成為政爭工具,撕裂政黨和諧,間接衝擊“國家”治理的穩定性。 

  昨日,台大醫師進行的醫學鑑定報告曝光,間接證實扁的健康狀況確實出狀況,無論嚴重程度如何,站在“國家”整體利益的立場,“保外就醫”已是執政者必須面對的選項。畢竟,一旦扁在監獄的任何意外,都將是台灣社會不可承受之重。 

  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馬政府面對扁案謹守法律分際,並沒有錯。但是,扁案早已是不折不扣的政治事件,更牽動民心與藍綠對立,如何拿捏?馬英九必須展現手腕與智慧。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