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快評/中國時報社論說,根據兩岸官方的消息,兩岸貨幣清算機制已接近定案,近期即可對外公布;接著則是台灣是否能成為繼香港之後的第二個人民幣離岸中心。台灣日益惡質化的藍綠對抗、在野黨的反中態度,更讓人民幣離岸中心難有落實的可能。要成為離岸中心,一定要有充足的人民幣資產作基礎,這算是一個基本條件吧?日本為了爭取人民幣離岸中心,計劃購入人民幣六五○億元的大陸國債,台灣,可能嗎?任何一個單位想購進大陸國債,最後一定被一頂頂的“紅帽子”壓垮。更別提那些不懂國際財金,只會喊愛台灣的基本教義派,對開放後可能人民幣滿街走,取代台幣、導致台灣貨幣“赤化”的無謂焦慮,一定“誓死反對”開放。
社論說,日前,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調查比較上海、深圳、香港及台北四個“金融中心”後指出,台北未充分利用大陸金改與全球資本市場整合的契機,與大中華金融趨勢“脫節”。一句脫節就道出台北面臨的內外困境。人民幣國際化的趨勢已啟動,未來勢必成為全球主要貨幣之一;台灣看到機會、也有意爭取,但如果政府與朝野政客都不能深刻體會趨勢的變化,還是搞那種半調子的開放,用外行的民粹阻擋專業,台灣的“脫節”只會日益嚴重,最後被揚棄在外,再度錯失一次歷史契機。
我們對台灣成為第二個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可能性高度存疑!
沒有其它原因,不涉及人才問題,根本就是政治因素。台灣上上下下把經濟與政治捆綁在一起,把經濟與選舉捆綁在一起,把經濟與所謂主權捆綁在一起,把經濟與個人好惡捆綁在一起。這樣的環境,怎麼是金融改革開放的環境?
中國時報社論說,任何一個單位想購進大陸國債,最後一定被一頂頂的“紅帽子”壓垮。
這樣的不合情理的荒唐,在台灣很可能就是正常。我們認為,台灣以極端意識形態至上,上綱上線,任何有利台灣有利兩岸的經濟活動都會受到打擊與限制,這對第二個人民幣離岸中心的構建是最大的遏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