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日極右抬頭 中日當“三思而後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7-23 09:08:53  


  中評社北京7月23日電/日本是亞洲最大的發達國家,中國是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發達的,要繼續發達,且欲全方位發達。發展的,正快速發展,且是大塊頭崛起。兩大國雖處於不同發展階段,卻走在“可持續發展”的同一條軌道上,只能相向而行,不可迎頭相撞。雙方都要客觀理性地看待對方的發展。發達的,要有“包容性增長”的胸懷;發展的,要有堅持和平發展、科學發展的定力。

  中國青年報刊登中央社會主義學院黨組書記、第一副院長葉小文的分析文章稱,你要發達,我要發展,當然難免競爭。但相互競爭中還要相互合作,善於控制競爭、發展合作,在合作中求發展,在競爭中謀優勢。

  就日本來說,100多年前是沿著福澤諭吉提出的“脫亞入歐”路線崛起的。他在《脫亞論》中說,“當今之策,我國不應猶豫,與其坐等鄰國的開明,共同振興亞洲,不如脫離其行列,而與西洋文明國共進退。……與壞朋友親近的人也難免近墨者黑,我們要從內心謝絕亞細亞東方的壞朋友。”這樣的“脫亞入歐”論,當時是說日本不與中國腐敗的清朝政府同伍,雖有一點道理,但也一度催化過帝國主義意識在日本的發育。今天的日本,若還有人要把中國當做“亞細亞東方的壞朋友”, 那就太輕看了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的發展態勢,太看不清當今的世界潮流了吧?

  21世紀是亞洲和太平洋的世紀。2010年亞洲對全球經濟增長率的貢獻超過45%,亞洲和太平洋地區是世界經濟最活躍的地區。日本的有識之士已在呼籲,“要從過去持續了150年的‘脫亞入歐’路線向重視亞洲的路線轉變”(日本內閣官房參事鬆本健一語),應該以“以鄰為伴,以和為貴”的心態,以重建振興、繼續發展的態勢重返亞洲。

  文章指出,13億人的中國總要發展,為什麼真的會走和平發展道路,不對他國構成威脅?這不僅因為中華民族自古就是一個愛好和平的民族,更因為中國人民從近代以後遭受戰亂和貧窮的慘痛經歷中,深感和平之珍貴、發展之迫切。尤其從現實來看,中國現代化是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現代化, 13億人,是可以把一切成就縮小的“分母”,也是可以把諸多問題擴大的“分子”。我們必須聚精會神推進現代化,集中精力解決發展和民生問題。即使中國將來強大起來,和平依然是發展的基本前提。中國堅持和平發展,是基於自己基本國情和文化傳統、基於國家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基於發展趨勢和客觀規律的,堅定不移的戰略抉擇,不是為了說服誰、取悅誰、忽悠誰,當然也不是因為害怕誰。

  中國要走和平發展、和平崛起之路,也是因應世界大勢,遵循客觀規律使然。冷戰已結束20年。一部冷戰史,深刻揭示了經濟社會的發展規律。社會主義,可以在不發達國家建立,不可能在不發達國家立足。社會主義,不僅以意識形態論優劣,更要以生產力發展水平論高低。近代大國經濟的發展,大都涉及對煤、石油等不可再生資源的大量需求。其崛起過程中為滿足這種需求,往往靠堅船利炮、圈占土地、奴役他人,“以霸強國”,自然“國強必霸”。中國的發展,必須避免也不可能再走這條路。中國正走出一條與以往大國崛起不同的、新的和平發展道路,堅持把發展的基本點放在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和內需拉動上,同時多層次、全方位、寬領域對外開放,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堅持中國的發展與世界的發展相統一,順應全球化發展趨勢,努力實現與各國的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可持續發展。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