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省級黨委換屆透視 更年輕學歷更高魯籍最多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7-23 10:18:31  


  中評社北京7月23日電/7月3日,在中共北京市第十一屆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北京市市長郭金龍當選為市委書記。至此,始於2011年10月的這輪省級黨委換屆,落下了帷幕。

  南風窗刊文稱,讓我們來做一個假設:如果讓現任省級黨委常委中每個職位的最年輕者組合成一個團隊,細心的讀者會發現什麼?

  除軍方常委之外,其他人都將是“60後”,平均年齡48歲多;有5個常委帶著“博士帽”,兩個常委是“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有5個常委曾經任職於各級共青團系統。雖然這個團隊是虛擬的,但是它的所有成員卻真實存在於新一輪省級黨委換屆的結果之中;通過對這一虛擬團隊“關鍵詞”的闡釋,可以看出換屆後省級黨委常委的一些新特征。
  
  “60後”

  據統計,本輪換屆後產生的省級黨委常委共404人次402人(有兩人各自在兩省份當選兩次),其中“60後”116名(河南的連維良調任國家發改委,董雲虎、梁田庚調入西藏,目前實有117名“60後”常委),占所有當選常委人數的28.86%。

  同時,本輪換屆後產生的省級黨委常委中還有“40後”8人、“50後”278人。而在上一輪換屆後的“60後”常委僅有34人,占所有當選常委人數的8.35%。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認為,“幹部年輕化順應了代際交替規律,給各地黨委班子注入了新觀念和活力,從而有助於提升整體執政水平。”但他同時指出:“領導班子的結構,需要兼有年富力強的、年輕的、年紀稍長的各梯次人員。”

  據統計,現任“60後”省級黨委常委最多的是新疆、西藏和貴州,各有7人;其次是內蒙古、安徽、黑龍江,各有6人;山西、吉林、寧夏各有5人,位居第三。

  對此汪玉凱說,上述地區多數省份相對落後,條件艱苦,因此客觀上需要敢於創新、有闖勁的年輕人來闖出一番事業;而“60後”黨委常委“比較年輕,思維比較活躍,思想比較開化,富有開拓創新精神”,客觀上滿足了這些地區的幹部需求。

  汪玉凱還認為,“60後”黨委常委在上述地區的歷練,有助於他們學以致用,了解中國實際,熟悉不同地區之間的差距,從而在制定發展戰略和政策時,更容易從全局高度考慮問題。
  
  “博士帽”

  山西省委書記袁純清,有個不太為公眾熟知但卻非常獨特的頭銜:“博士後”。

  據新華社公開的簡歷顯示,1994年9月,時任共青團中央書記處書記的袁純清,開始在湖南大學國際商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攻讀博士研究生;1998年3月,時任中
央紀委常委、秘書長的袁純清,順利獲得了管理學博士學位。

  不過,博士學位並未使得袁純清止步。1999年4月,袁純清重返本科時就讀的北京大學,選擇在經濟學院從事理論經濟學博士後研究工作;2003年6月,在陝西省委副書記任上,袁純清獲得了博士後證書。

  據統計,與袁純清一樣在任領導職務時有博士後研究經歷的,還包括貴州的李軍、重慶的翁傑明、河北的趙勇和聶辰席,以及在換屆後調整的江西的姚亞平。

  山西省紀委書記李兆前有兩頂博士帽,一頂是工學博士:1988年的博士含金量遠高於當下,當時的山東工業大學機械製造專業講師李兆前,在本校攻讀機械製造專業博士研究生;另一頂是管理學博士:2001年,時任山東日照市委副書記、代市長李兆前,在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攻讀工商管理專業在職博士研究生。

  袁純清、李兆前等人,是官員知識化、專業化的代表性人物。雖然像李兆前這樣一人兩頂“博士帽”的常委僅此一例,但大約每四個常委中就有一頂“博士帽”,卻是本輪省級黨委換屆後的一大特色。

  據統計,換屆後的省級黨委常委中,擁有博士頭銜的達99人(此後餘欣榮調任農業部,梁田庚調入西藏,姚亞平升任江西省委常委,故現實有“博士常委”100人),占402名當選常委的24.63%。按照地區排序,東、中、西部分別有“博士常委”32、30、38人,分布較為均衡,但向西部有所傾斜。

  99位“博士常委”中,有4位省級黨委書記:遼寧的王瑉、吉林的孫政才、山西的袁純清、廣西的郭聲琨;6位省長(自治區政府主席、直轄市市長):浙江的夏寶龍、雲南的李紀恒、寧夏的王正偉、青海的駱惠寧、安徽的李斌、天津的黃興國;其餘為副省級官員。

  從已知常委們開始讀博的時間看,1990年之前僅有8人,2000年之前則增加到36人,進入新世紀後更是達到39人;其中1996年開始飈升,1999年、2001年和2002年最多,均有9人。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