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7月26日電/民進黨前“立委”林濁水今天在台灣蘋果日報撰文說,民進黨中執會通過決議恢復設置“中國事務部”,這表示民進黨在兩岸路線調整上踏出了重大的一步。
文章稱,1990年代初李登輝借用簽東西德《基礎條約》的模式稱兩岸是特殊的“國與國”關係。這說法儘管兩岸統派和激進獨派都不滿,仍不妨礙它是目前對兩岸現實最客觀貼切的描述。
輕視戰術太過虛矯
文章說,國民黨和中共有志一同都拒絕承認兩岸是“國與國”的關係,認為兩岸是一國之內的特殊關係。為安排這關係,中共主張一國兩制,國民黨則在一中各表和一國兩區之間搖擺。台獨基進派只承認兩岸是“國與國”關係,否認有特殊關係。
至於民進黨,1990年代的中國政策雖常和李登輝大有出入,對兩岸未來終局安排尤其不同,一依《國統綱領》追求統一,一堅持維護台灣的獨立主權,但對兩岸的現狀是特殊“國與國”關係這一點卻和李大抵相同。在特殊“國與國”關係的理解下,李設置了海基會和中國交往,民進黨則設置了中國事務部處理兩岸問題。
文章說,民進黨認為中國事務既理應是涉外事務,且應以建立正常的國與國關係目標,但兩岸有一般正常的國與國所沒有的特殊關係也是一個客觀現實,而且完全正常的關係不是一蹴可幾,兩岸事務無法完全依常態涉外事務處理,因此中央黨部除了設置“外交部”之外須另設一個獨立的中國事務部。
但2005年縣市長選舉慘敗後,陳水扁放棄四不一沒有、新中間路線,並領導民進黨走激進台獨路線,認定兩岸只是“兩國”,不存在特殊關係,2007年通過〈正常國家決議文〉,廢除中國事務部,業務納入國際事務部。
文章說,毛澤東有個重要戰略主張──“戰略上忽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如今民進黨對中國採取刻意忽略的態度,在戰略、戰術上一併輕視,這樣不免太過虛矯輕傲。把自己對未來的期望當做現在的現實,其結果是政策的釐定和推動欠缺現實的條件支持,窒礙難行,且不只是造成兩岸關係的緊張,還和國際一般國家的立場劇烈摩擦進而嚴重傷害自己在台灣社會的信賴感。
文章說,現在民進黨恢復設置中國事務部是好事。但中國事務部畢竟只是黨中央的幕僚單位,民進黨還須找到適合程序在中國事務部提供的幕僚資訊或方案中做明確的政治決定。這決定涉及黨的基本價值、路線和短中長期戰略,因此若要具備正當性,得大費周章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