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金融時報:中美雙邊投資為何少?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7-27 11:26:01  


 
  清潔能源技術方面的合作提供了一個機遇。中國在太陽能設備和風力發電機製造方面的主導地位,反映出中國希望使清潔能源成為一個增長型產業。將政府扶持與已獲得的技術進步結合起來,由此帶來的規模效益已將能源成本降至不久前水平的一個零頭。

  公眾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幾家美國清潔能源製造商針對中國提起的反補貼訴訟,儘管此舉同參與經銷的更多企業的願望相悖。

  針對破產的Solyndra獲得美國貸款擔保的政治色彩濃厚的關注證實,清潔能源產業風險很高。但鑒於環境和能源安全方面的好處,多數國家提供補貼。如果沒有技術進步和量產來降低成本,商業可行戰略仍將無法實現。作為全球最大的兩個碳排放國,美國和中國潛在受益最大。

  然而,在所有這些爭議的背後,中美兩國投資者正開始做交易。中國側重於利潤率相對較低的硬件和組裝,而美國企業則看重專業、更高附加值的上游生產和盈利能力更高的下游安裝。中國日益上漲的勞動力成本,再加上靠近技術中心和更成熟市場的好處,正開始促使人們提議在美國擴大生產。這提供了一種類似於將日本汽車廠轉移到美國(曾幫助緩和了緊張局勢)的選擇。

  文章最後稱,隨著美國清潔能源融資枯竭,而開發更低成本生產流程的壓力不斷加大,中美雙方應將其政治資本用於鼓勵互惠安排,而非發動保護主義戰爭。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