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清華大學是如何評判“生源質量”的?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8-01 14:47:42  


  大學招生,當然不是凑夠招生數就算完事兒,如何招到優秀生源,才是大學招生工作的目標所在,而招來的生源質量高下,更是評判大學招生工作的最關鍵指標。既然如此,假如某地生源更為優質,大學選擇在此地擴招,不僅無可非議,簡直是個再英明神武不過的決定。

  不過,清華大學共錄取北京考生295人,在京總擴招比例達到45.3%。北大今年在京一批次擴招33.6%,錄取考生294人。對此,清華大學黨委宣傳部副部長於世傑表示,北京考生報考踴躍,而且生源質量較好是今年在京擴招的原因。

  “生源質量較高”的地區獲得更多的招生名額,的確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但是,僅以一句“生源質量較高”來作為清華在京擴招的理由,恐怕還難言合理和充分。事實上,“生源質量”究竟如何定義,不同地區的“生源質量”究竟如何比較,這顯然是得出“生源質量較高”這一結論的前提。那麼,清華大學所說的“生源質量較高”究竟高在何處,這一結論又是通過怎樣的比較得來,其實也不妨一並公示,才更有說服力。

  某種程度上,清華在京擴招之所以引發質疑,恰恰與歷年來,北京高考分數線比其他省份明顯偏低有關,進入同一所大學的考生,北京生源往往可以比外地生源低上幾十甚至上百分。“質量較高”的北京生源,為何還要在錄取分數線上占這麼大的便宜,的確令公眾費解,清華大學不妨幫忙揭開這個秘密。

  當然,除了今年北京考生超常發揮,分數普遍較往年有不少提高之外(但北京考生的考分是不是真的比外省考生更高,其實仍需比較之後才能得出結論),有著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的北京學生,完全可能見多識廣,在推崇素質教育的今天,這些環境優勢所帶來的不同,足以為“生源質量較高”提供充分的依據。清華所謂“生源質量較高”,假如不能給出分數更高的依據,恐怕看中的只能是後者。然而,當先天的資源優勢,成了大學錄取的優先權,這與其說是體現了素質教育和大學招生的自主權,毋寧說本身就是一種傲慢與偏見所帶來的更大不公。先天資源優勢的差異,的確可能影響到一個人的發展,鄉村娃的見識的確很難比得上大城市的孩子,但這絕不意味著在未來的發展上,城市孩子就有更多的優勢,鄉村孩子的後發優勢與潛力,恰恰是“優質生源”的金礦所在。這也是為何,國際一流大學往往在招生過程中,都會考慮學生的條件與背景,並給予在劣勢環境下達到同等能力的學生以更多的傾斜,因為劣勢環境下的孩子達到同樣的水平的付出更多,難度也更高,這正是“生源質量”評判的重要依據。

  基於上述視點,儘管清華對北京生源超計劃招生,或許有“生源較好”的合理性考量。但公眾對於清華在京擴招的擔憂與質疑,卻絕非多餘。“生源質量”如何評判,“生源質量較高”的結論又如何得出,既然事涉公共資源的分配以及高等教育機會的公平性,其決策依據理應更加公開透明,才能讓公眾心服口服。(時間:8月1日 來源:大眾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