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教育割據矮化了大學精神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8-01 15:50:00  


  近日一則新聞將北大、清華這兩所中國頂尖學府再次捲入“地域歧視”的雷區。儘管清華、北大回應說,相關擴招報道的計算方法有誤,在京擴招緣于北京生源質量。但是,北京屬于自主命題省市,各地高考分數並不具有可比性,所謂生源質量好,不過是個僞命題。

  由於歷史的原因與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各地高等教育資源配置不平衡。生源數量與當地高等教育資源不對稱的情况比較突出。不僅清華、北大對北京考生“情有獨鐘”,許多重點大學近年來越來越地方化,它們在辦學所在地的錄取比例居高不下,儼然形成了教育割據的局面。

  平心而論,地方對重點大學提供了優越的辦學環境與人財物的支持,特別是首都北京,情况比較特殊。近水樓台先得月,部屬高校的招生政策適當向北京考生傾斜,並非不可理解。但也不能無視教育公平,傾斜無度,清華、北大等重點大學不能把自己變成北京考生的自留地。

  一所大學,如果學生來自五湖四海,不僅有利于地方文化的交流融合,更可體現大學的博大胸懷。而相對單調的生源結構,長期發展下去,可能會形成文化、學術“近親繁殖”的怪圈。教育教學的評價標準也會趨向單一,難免會抑制人才的自由發展空間。這並不符合大學的辦學宗旨。大學的科技優勢也跳不出狹隘的地域圈子,這對大學自身發展、對全國經濟統籌發展,對營造公平的教育環境都沒有好處。因此,重點大學應該姓“國”,而不姓“地”。

  對此,中國政法大學已經先行一步,幾年前就建立了按各省市人口比例確定招生指標的制度。雖然改革措施還存在瑕疵,但在重點大學地方化的大背景下,顯得彌足珍貴。令人遺憾的是,中國政法大學的熱氣並沒有融化招生地域堅冰,目前沒有第二所名校跟進。清華、北大自毀“减少在京招生”的承諾,一味向北京考生傾斜,矮化了大學精神,而中國政法大學的做法讓人欽佩,值得清華、北大等名校反思。

  對此,教育部要積極回應民意,調整招生政策;更多重點大學要樹立“全國一盤棋”的大教育觀,擺脫狹隘的地域意識。如此,才能體現教育公平、促進教育和諧,留住“大學之大”的大學精神。(時間:8月1日 來源:長沙晚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