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環球時報:印度大停電 中國有必要自我對照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8-02 08:00:33  


停電導致印度紅綠燈停止工作,交通阻塞。
  中評社北京8月2日電/印度本周初發生大規模停電,全國一半以上人口受影響。這樣的停電規模堪稱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事件之一。它並非簡單的一個原因就能導致,實際上反映了印度發展問題的冰山一角。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發展中國家都有必要從中自我對照。

  環球時報今天社評說,電是現代化基礎的基礎,中國去年的發電總量已經略微超過美國,居世界第一。印度居世界第五,但總規模只有中國的1/5,而印度GDP總量大約相當於中國的1/4。發電總量顯然已是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一把尺子。

  把發電量搞上去,是對國家一系列能力的綜合考驗。基礎能源生產(石油、煤等)先要上去,交通要上去,電網建設要大規模擴張,電力分配和調度能力也要上台階。社會對發展核電、水電需能達成一致意見,新型能源(風能等)也需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這一切幾乎就是一個大社會的更新和重塑過程。

  中國的發電量支撐了13億中國人當前的小康生活水平,中國人要過更好的日子,就必須能發更多的電。即使考慮到節能因素,中國進一步的現代化從長遠看,大概也需要至少比現在多一倍的發電量。然而我們已經能夠感覺到,繼續大規模擴大發電裝機能力在中國已非易事。

  繼續擴大火力發電規模,需要燒更多的煤或石油,找到這些煤和石油很難。擴大水電,三峽大壩引起的爭議尚未消除,社會對修建新水電站的輿論阻力將會越來越嚴峻。核電更難樂觀,福島核電站事故已將公眾變成驚弓之鳥,社會對核電的承受力如今薄得像一張紙。中國風能發電增量很快,但靠它在國家主電網里扮演重要角色顯然不現實。

  “回望”印度我們發現,印度在只有中國發電總量1/5時就陷入比今天中國更嚴重的困局。再向前看,中國在人均發電量遠低於西方國家時開始面臨了它們社會高度發達後的發電苦惱。全球化並沒有拉平基礎設施,卻讓各國社會對發電的態度漸漸趨於一致。越低端的國家,面臨的自我糾結就越多。

  印度社會鼓勵爭議,大規模發展核電、水電比較困難。在印度徵地比在中國徵地還要難,搞發電所需的交通等配套基礎設施舉步維艱。結果就是,中國一些城市停電,經社會抱怨,用幾年時間總能解決。印度各地多少年下來不斷停電,民怨紛紛,政府換了一茬又一茬,但問題就是解決不了。

  印度是中國的一面鏡子,而且是特殊的“反鏡子”,它能照出如果中國在發展的重大問題上陷入尖銳社會爭議,政府缺乏決策力,那麼中國的今天會是什麼樣。上世紀50年代的時候,印度製造業和基礎設施明顯勝過中國,而今天印度的人均GDP差不多只相當於中國的1/4,兩國基礎設施已呈天淵之別。

  中國離發達社會還很遙遠,而人類發展的大環境已經深刻變化。中國再往前走已無現成的樣本可學,我們今天能夠看到的成功和失敗經驗實際上都支離破碎。

  前方在哪?它肯定不是印度,大概也不是美國。把今天3億美國人的消耗乘以4.5倍,一定是地球容納不了的災難。但中國又必須向前發展,這個發展里包含著中國人權的絕大多數要素。

  中國必須是理性,追求夢想,同時又由現實主義主導的國家。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