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港海陸空尋77噸失蹤膠粒 中石化自稱受害者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8-07 08:31:08  


  中評社香港8月7日電/150公噸膠粒散落本港水域至今兩星期,只撈起了近一半,政府延至昨日才緊急召開跨部門會議商討應對,並宣布一系列“海陸空”補救措施,但政府坦言事件中有不同持份者,暫未知責任誰屬,要先交由海事處及律政司研究是否可以追究責任。而膠粒的生產商中石化的發言人回應指他們也是受害者,打撈膠粒的責任應在貨物承運商。
 
  明報報道,理工大學物流及航運管理學系教授閻洪表示,根據國際法例,若船公司在付運途中誤掉貨物落海造成污染,即使有天氣影響,港府亦可嘗試循民事索償,而若船當時不是位於香港海域,港府則需與相關國家溝通,要求協助追討。他又指,一般付運中的“過失”,多由船公司而非貨物物主負責。
 
  有政黨昨到中石化香港辦事處示威,中石化發言人回應指出,事件中公司亦受損失,而打撈膠粒責任應在貨物承運商,重申中石化只是負責製造膠粒,早前安排員工清理沙灘只屬義務工作。本報昨嘗試從網上紀錄,致電船公司“廈門永信捷海運有限公司”,但接聽電話的楊先生表示,該公司的船不會駛經本港一帶。
 
  政府昨日由政務司長林鄭月娥率領跨部門會議。會後決定,除海事處及食環署外,政府飛行服務隊和水警會昨日起加入追查散落膠粒;食安中心亦會加強抽查本港魚獲,食衛局將每日在網上公布已清理膠粒數量。截至昨日,食環署表示已在不同海灘清理超過23公噸膠粒(見表),連同海事處的50公噸,共尋獲73公噸,仍佔整體墮海膠粒數量不足一半。
 
  林鄭月娥否認政府低估事件嚴重程度,部門亦非缺乏協調,但承認今次是延遲了向外公布,主要是政府認為事件對海洋生態和食物安全的風險十分低。食衛局長高永文則指事件至今有“演化過程”,包括愈來愈多盛載膠粒的“膠袋”近日在岸邊破爛了,令膠粒數量增加。
 
  為顯示跨部門協調“成果”,環境局、食衛局、海事處以至食物安全中心等官員均有出席記者會。食物安全中心顧問醫生何玉賢表示,以外國同類“膠粒跌落海”經驗,膠粒的確可黏付有毒物質,但一般數個月後才達到有害水平,本港膠粒事件至今發生10多日,市民即使進食受影響魚類,風險亦很低。
 
  今次事件同時揭發,船隻貨櫃跌落海,無法例要求須知會海事處。海事處長廖漢波承認,事發後政府是接獲其他船隻報告,指在南丫島有貨櫃漂浮,才主動跟進貨櫃來源,再找船主了解。他說,有關公司向處方表示,當時貨船開往汕頭,而膠粒墜海地點在香港南邊,未知是否本港水域,故是否可向有關公司索償,要視乎事實情與律政司商討。
 
  因裝載膠粒的袋上印有中石化公司名稱,環團環保觸覺要求政府應向中石化索償,林鄭月娥指事件中有不同持份者,包括貨物生產者、付運者及船主,現時未能確實回應該公司是否貨物的擁有者。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