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美國天天喊自己世界第一 但其國民深度自卑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8-08 10:57:35  


 
  “德國模式”不適用於美國

  面對如此大的危機,什麼才是對應之策呢?難道不是應該加強數學教育嗎?恰恰相反,赫克爾教授提出了“代數有必要嗎?”的質疑。在他看來,代數是許多學生根本無法掌握的。拿這種學生明明無法掌握的東西來折騰學生,必然導致教育的失敗。他雖然沒有提出廢除代數的主張,但提出不應該把代數作為義務教育的基本要求。為此,他給出兩點理由:

  第一,根據有關研究,未來十年的起步型工作,只有5%要求熟練的代數。比如,豐田公司在密西西比州這種落後地區建廠,那裡的教育水準雖然很低,但豐田和當地的社區學院合作,講授機械工具數學,並不需要代數。這種公司和技術學校合作培養專門人才的“德國模式”,可以繞開面面俱到的基礎教育而直接專業化;

  第二,過分強調代數,導致壓抑人才。加州的兩個州立大學體系,錄取學生的基本要求是三年以上的數學訓練。一些精英大學,要求申請者的SAT數學成績要在700分以上。這樣的水平,只有9%的男生和4%的女生能夠達到。設置這樣的“准入門檻”的不僅僅是常青藤,而且還包括範德堡大學(Vanderbilt University)、萊斯大學(Rice University)、聖路易斯的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這就使許多在歷史、藝術上的人才不得其門而入。

  事實是什麼呢?代數訓練並不僅僅是“有用”“沒用”的問題,而是一種基本的抽象思維能力,一種“腦筋體操”。經過了這種訓練後,日後需要學習其他和數學相關的技能時,掌握起來就快得多。甚至“假設”和證實或證偽“假設”這些基本的思維技巧,也能用代數精確表達。更何況,德國屬於“萊茵蘭資本主義”,強調集體責任,從小對孩子進行專業化的培養,等孩子長大就職,企業仍然不斷對之進行再培訓,負責到底。在這種穩定的工作環境下,專項發展自然有保障。美國則屬於“盎格魯薩克遜式的資本主義”,強調個人自由和放任的市場競爭。你如果跳過高中進技校、學了專門的手藝進了工作,經濟一不好就被解雇,一個產業都可能外包到第三世界。失業後往往要靠自己更新技藝。如果沒有基本的思維訓練,到時候學什麼都學不會,還怎麼生存?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