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央黨校專家:房價裡70%是政府稅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8-15 10:13:13  


中共中央黨校教授周天勇(資料圖)
  中評社北京8月15日電/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的GDP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膨脹,但整體財富的積累卻沒有理想地帶來公平合理的分配。中國經濟總量擴大的同時,收入分配差距也越拉越大。由此帶來的一系列社會問題、福利問題困擾著普通老百姓,也困擾著研究收入分配的專家學者。

  據《英才》報道,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周天勇就是其中之一。農業經濟、勞動與經濟增長、土地改革、城市化問題是他研究的重點。在他看來,收入分配問題,是中國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而改革是必須要走的道路。“不改革就沒有前途。沒有改革的推進,收入分配的根源性問題就無法解決。”

  那麼在周天勇看來,收入分配的症結到底在哪裡?改革該如何推進?

  城鄉差距是最大症結

  記者:中國的收入分配差距越拉越大,你認為收入分配的症結在哪裡?

  周天勇:中國收入分配的問題比較複雜,最大的症結在於城鄉差距。

  中國幾億農民的年均收入才幾千元,而城鎮居民的平均收入是他們的三倍,這對總體的基尼系數權重影響非常大。如果單從城市或者農村角度來講,基尼系數(判斷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標,在0和1之間,數值越低,表明財富在社會成員之間的分配越均勻)都在0.4以內,但是兩者一綜合就到了0.5以上。所以城鄉差距是基尼系數最大的影響因素。

  城鄉差距有歷史和結構的原因。解放以後,中國採取了城鄉分割的經濟制度,農民無法向城市流動,經過三四十年,農村最後積累了一批50、60、70歲的農民,他們從事農業生產,一年的收入只有3000塊錢左右。而與之相對應,他們的孩子去城市打工,一個月的收入就達到了2000元左右。中國農村占全國36%的勞動力,才創造了10%的國民生產總值,留守老人加上留守婦女和兒童大約50%的農村人口分配這10%的GDP.另外,上世紀90年代末和20世紀初,有些農民進城還把一部分收入寄回家,特別是50後、60後和70後寄的錢很多,但現在80後、90後基本不給家寄錢,這就導致寄希望於打工收入縮小城鄉差距的可能性越來越小。

  所以,中國的城鄉差距是歷史城鄉分割體製造成的,是二元結構的深層次反映,是過去反城市化的後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