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保釣背後的中日大博弈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8-20 08:17:08  


第一批保釣人士回到香港後,在機場接受采訪。
  中評社香港8月20日電/美國《僑報》8月17日載文《保釣背後的中日大博弈》,摘要如下:

  保釣猶如一場戲,有興奮、有憤懣、有高潮,也有著大家能想象的結局。日方以“非法入境”為由逮捕保釣勇士,並予以“遣返”,中方則給“遣返”打了引號,因為承認“遣返”,無異於承認釣魚島是日本領土。

  誰得分?誰失分?眾說紛紜。客觀說,中日雙方政府都表現出克制姿態,都不希望事情鬧大。其實,保釣是需持久規劃、堅持推進的事,絕非靠一兩次登島就能解決問題的。

  表面來看,香港勇士登上釣魚島,勝;但被日本逮捕“遣返”,敗。最大收獲是,向國際社會宣示了關於釣魚島的中日之爭。然而,這次收獲的背後,是中日在釣魚島爭端上的“敵進我退”。

  2004年,筆者曾隨保釣人士童增赴廈門,準備登釣魚島。那次,大陸的保釣勇士馮錦華等7人成功登島。而今,原計劃的兩岸四地保釣行動,只有香港同胞順利成行。

  這背後,自然有政治的考慮和對中日關係的整體謀劃。2004年,因小泉參拜靖國神社,中日“政冷經熱”,中方需要從各個層面對日本右翼勢力予以打擊和警告,而日本在靖國神社問題上被抓住把柄,亦不願過分得罪中國。因此,馮錦華等人登釣魚島後,日本極右勢力“日本青年社”申請登島,被日本政府駁回。

  而今,中日雙方也都克制,中方阻止了大陸保釣人士,日方則未批准議員登島。然而,同樣都是克制,但層面不同。中國官方幾乎沒有任何動作,對民間的管束也日趨收緊;而日本官方卻動作頻頻,對釣魚島的實際占有程度日趨升級。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