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兩岸應同面經濟難題 台灣應加速對外開放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8-20 20:22:13  


  作者﹕ 帥澤明  台北  博士生

  據媒體報道台灣今年GDP 成長預估僅1.66%,遠低於先前估算,加上全球出口持續低落,經濟復甦恐不太樂觀。其實此結果並不令人意外,因大陸內需市場成長未如預期,中共將提出新一輪刺激經濟政策,故可推測台灣的經濟狀況一定也不會太好。台灣出口占GDP約七成,2011年台灣自大陸進口占台進口總數15.5%,出口大陸占台出口總數約三成;大陸自台灣進口占陸進口總數5.2%,顯然大陸市場榮景影響台灣出口成長,且台灣對大陸市場之依賴性高,兩岸經貿日益密切,兩岸經貿已形成共同利益集團(數據資料來源:台灣經濟部)。

  作者曾建議大陸應盡力提升內需,建立消費型社會,同時並進行社會的改善和產業升級;台灣除了增加公共支出刺激需求,更應該與大陸共思如何一起振興經濟,以便維持社會穩定。台灣的經濟前景,是離不開大陸的,因此台灣的因應方案,若將大陸因素排除在外是不切實際的,而且必定事倍功半。台灣市場有限,歐美市場前景不明時期,若能藉著大陸市場腹地,發揮台灣產業的價值,不僅有助於對岸產業升級與發展,對於台灣的經濟也有許多幫助。

  根據今日媒體引述,日資企業即使面對大陸高漲的反日情緒,仍大舉投資大陸,從2008年36.52億美元,2011年上升至67.27億美元,今年上半年已達40.98億美元(資料來源:時報資訊);日商的目的是在大陸建立研發營運總部和滿足當地市場需求,與過去著眼建立製造基地有所不同。

  作者曾一再強調,根據市場原則,企業貼近市場是大勢所趨,ECFA簽後雖吸引部分日商來台投資,但這絕非常態,因為日商主要市場在大陸。顯然日商雖了解中日關係緊張,但仍增加對大陸投資,即證明遵行市場導向的原則對企業發展是不變的真理,台灣公務人員應該要對企業的發展要有新的認識。台灣經濟成長低落,此時更應積極引進外資(或陸資),以便將經濟下滑等不利因素降至最低,根據媒體報道,台灣北部已傳出企業裁員的警訊,其嚴重程度不亞於金融海嘯,為使得失業率不至於進一步惡化,馬政府應該有更積極的應對策略。

  作者再次建議台灣應盡速對外開放,不僅要引進外資也要著眼陸資,日本企業大舉投資大陸,台灣作為一個開放的經濟體,應該有更多機會參與,並發揮台灣的價值和關鍵影響力,台灣如果只是單純的希望外(日)商來台投資,再憑著ECFA進入大陸市場,這種思維或未符合當今的現況,似有一廂情願的嫌疑。若台灣能採行更務實的開放政策,讓企業依照市場供需及自身的需求,自由調整在兩岸的佈局,或許更符合外商的期待。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