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環球時報:無須拿緬、越改革做中國的圖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8-21 09:43:01  


中國的新聞開放已經走了很遠,今後需要走得更遠,決無回頭路。
  中評社北京8月21日電/-緬甸信息部8月20日宣布廢除“媒體審查制度”,緬總統吳登盛之前對西方媒體說,緬甸改革“決不會走回頭路”,並強烈敦促西方國家盡快解除對緬制裁。緬甸的變化顯然有巨大進步意義,這個國家正從過去的僵化和停滯中走出來,未來顯出五顔六色。

  環球時報今天發表社評指出,緬甸發生的事情不同於中東的“革命”,它的本質仍是改革。在中國周邊,改革相對活躍。它們雖然在模式和路徑上各不相同,但多多少少都受到中國改革成功的啟發。不僅亞洲,中國對全世界的改革者都起了某種激勵作用。近到越南、柬埔寨,遠到非洲、拉美,中國模式都產生了很大影響力。

  當然,反過來,很多改革的“後來者”也對中國形成提醒和觸動,或者成為中國觀察其他改革路徑“試驗區”。

  然而中國輿論中近年不斷有人貶損中國的改革,要求中國向越南、緬甸“學習”,認為越緬等“遠遠走在了中國改革的前面”。這缺少基本的客觀性,夾雜了很多情緒。

  越南改革的起步晚於中國,其經濟和社會成就與中國尚有較大差距。越南人口8000多萬,但比經濟總量,中國相對落後的廣西就是它的1.5倍,中國人均GDP是越南的4倍多。中國人的福利水準高出越南人一大截。

  在政治生活方面,中越各有千秋,很難一一對比。越南的議員權力大一些,但中國社會的多元化和輿論的開放度都要高於越南。中國熱衷批判的意見領袖如今比比皆是,但這樣的人在越南尚未形成力量。

  緬甸的改革剛剛開始,不確定性很大,各種改革措施的有效性尚未得到驗證。緬甸改革有擺脫長期軍人政治的釋放性特征,也有擺脫西方制裁的功利主義考慮,它的發生和駕馭過程都處於摸索、形成中。緬甸改革最突出的東西其實是“膽子”。

  以越緬改革的單項指標來指責中國“動作慢了”,有時會有現實的收獲。中國的改革不斷需要推力,如果越緬改革能起一點這方面的作用,應當不是壞事。

  然而任何功利主義的追求都不應踏破實事求是的底線。改革的成功與否不在於一個理念,一個口號,也不能只看改革的行動是否“大膽”。它的核心評價標準是改革的結果,是改革給人民究竟帶來了多少實際利益。

  中國的改革在名聲上一直不是世界上最佳的,戈爾巴喬夫改革受到的美譽曾比中國改革高得多。很多獨聯體國家、包括近年來的亞洲國家不斷被西方熱情讚揚,中國則被批評了一路。這些批評當然未必對中國只是有害,但讓全世界今天對過去30幾年做總結,即使是歐美學者們,大概又都會把中國的改革成就排在世界第一。

  中國的改革成就是被無數洗禮驗證了的,緬甸的改革還只是未經風雨吹打的花骨朵。我們祝願緬甸改革成功,但因為一個花骨朵和中國這棵根深葉茂的改革大樹長得不一樣,我們就對自己走過的路發生動搖,這未免太幼稚、脆弱了。

  中國的新聞開放已經走了很遠,今後需要走得更遠,我們決無回頭路可走。但中國需要聽從時代的召喚,順應國家現實的前進,而不應六神無主,讓緬甸、越南這樣的落後國家成為我們的圖騰。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