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戶籍改革:靠“私利”驅動?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8-23 17:21:43  


城市戶口和農業戶口在福利待遇上幾有天壤之別(漫畫)
  中評社香港8月23日電/英國《金融時報》8月23日載文《靠“私利”驅動的戶改》,摘要如下:

  近日,有兩則關於戶籍的消息引起了中國公眾的關注。一則是,公安部決定自9月1日起,北京、上海、廣州等6個城市的非本市戶籍就業人員和在讀大學生可就地申請出入境證件。另一則消息是,據媒體報道,國家城鎮化專題調研組在全國不同城市調研發現,“戶改幾乎遭遇所有市長的反對”。

  戶籍改革幾乎遭遇所有市長反對,這一點並不奇怪,因為長期以來,中國戶籍制度的問題並不在於戶籍作為一項居民登記制度的本身,而在於與戶籍相隨附的教育、醫療、就業等方面的權利和福利,戶籍成為獲取這些好處的一種資格,而“戶籍改革-城市人口增加-支付福利增加”的前景,無疑會給讓已經承受巨大財政壓力的地方政府更加緊張。戶籍改革的關鍵也不是取消戶籍本身,而是權利和福利分配的平等化。

  相對而言,可以說就地辦理出入境證件的新規得到了更多的歡迎。雖然也有批評,但也有人希望這能帶來戶籍改革的突破。這樣的場景可以說已不鮮見,每當戶籍政策方面出現一些細節性的改革的時候,媒體通常都會打出諸如“試水”、“悄然加速”、“大幕將啟”這樣的樂觀標題,反映的願望是好的,但最終的結果往往是不了了之,繼續停滯,維持一種“溫水煮青蛙”的格局,任由對戶籍制度不滿的民意火山繼續蓄勢。

  其實問題的關鍵在於改革動力和激勵機制問題。由於中國政府權力無邊無際,缺乏制約,政府本身也缺乏責任意識,且由於官員們基本沒有受到過系統的法治和平等文化的熏陶,所以很難指望它們通過主動的改革去實現公民權利,例如自由遷徙權。所以在政府主動改革的時代過去後,通常出現大規模改革的情形只有兩種,一是改革能給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帶來現實可見的利益,二是不改革就會爆發迫在眉睫的危機,從而倒逼改革。除此之外,只有在社會百般推動下的枝節性的零星改革。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