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商務部專家:中日經濟戰,贏家是美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8-27 10:33:10  


  中評社北京8月27日電/近期,中國有相當多民眾在愛國情懷影響下,積極參與保釣運動,並把活動範圍擴大到“抵制日貨”。不難預料,日本也會有抵制“中國貨”的言辭和舉動,從而與中國發生經濟衝突。中國消費者發起“抵制日貨”和日本消費者搞“抵制中國貨”都存在盲目性,中日發生衝突,真正的戰略贏家只會是美國。
 
  環球時報刊登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金柏松的分析文章稱,一方面,“抵制日貨”的結果是中日雙方都受損。以往幾次中國發生“抵制日貨”,多是不買日本品牌產品,但事實上許多日本品牌的產品是在中國製造,抵制它們會讓日本在華企業利益受損,但它們雇用的中國員工也必然受損,日資企業為中國社會繳納稅金等公共貢獻也會受損。另外,“抵制日貨”還需要我們購買替代產品如國貨產品、其他國家產品,但這些產品中使用日本零部件、材料相當廣泛。日本企業技術水準和製造水準高,不少零部件屬於其獨家產品,去年大地震時由於部分日本企業停產,還曾造成全球零部件斷供。這說明,國貨和其他國家的產品也同樣含有日本基因,中國沒有能力抵制。
 
  同樣,日本抵制“中國貨”,結果也是雙方受損。目前,在日本市場銷售的“中國貨”,即“中國製造”,多數是日本在華企業製造,即便是出口到日本的中國農產品,也是在日本企業監管之下,使用日本技術、設備生產。這些日資企業將“中國製造”的產品返銷日本市場,賺取的利潤將會回日本。日本消費者要抵制“中國貨”,也帶有盲目性。
 
  文章指出,事實上,中日雙方經貿關係密切,相互依賴度極高,但日本依賴中國更多。中國作為世界第一出口大國,對日出口比重在下降,2012年1-7月對日本出口占中國出口總額7.6%。中國出口市場結構目前比較均衡、多元,而日本對中國出口占其出口總額約22%。同時日本經過對韓國、台灣、香港等市場出口然後再出口到中國的份額亦很大,即迂迴出口估計約佔日本出口總額10%。兩項相加日本對中國市場依賴程度高達30%以上。因此,日本出口對中國市場依賴度高意味著中國消費者如果抵制日貨,將比日本消費者抵制中國貨效果更大,而且日本經濟早已“疲憊不堪”,“弱不禁風”,在此情況下,中國消費者抵制“日貨”,極有可能誘發日本財政危機、金融危機及日元危機。不過,日本接下來仍有“本錢”重建,然後走上極端道路,這將對中國安全造成巨大威脅,顯然民間自發抵制“日貨”的決定不是萬全之策。
 
  文章說,中日衝突的背景後面還站著一個冷眼旁觀的美國。對美國來講,主導世界、維護美國在“全球利益”一直是其戰略目標,對於任何能夠打壓競爭對手的機會,美國都會善加利用。由於經濟發生危機,背負沉重債務,又要面對新興經濟體崛起,美國深感掌控世界已經實力不逮。有相當多的美國政策制定者認為,如果中國實力受到任何的削弱就等於增加美國實力。

  美國正在希望重振製造業,恢復國際競爭力,而兩個製造業大國之間的衝突,很可能成為美國經濟的巨大機遇。從實力此消彼長的角度分析,美國將成為中日之間發展衝突的戰略受益者。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