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德關係在危機中共舞、升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9-01 10:07:00  


8月30日,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德國總理默克爾。
  中評社香港9月1日電/法國《歐洲時報》8月31日載文《中德關係在危機中共舞、升華》,摘要如下:

  或許為了換一換歐債危機令人窒息的空氣,德國總理默克爾率龐大政府、商界代表團訪華,出席“中德政府第二輪磋商”。抵埠當天,雙方一口氣簽署了十多個合作框架協議,涉及能源、汽車、環保、生物技術、衛生、互聯網、投資等多個經貿領域,也涵蓋教育與文化,堪稱“遍地開花”。中國慷慨下單,再買50架空客。再次將中德經濟的互補性,尤其是在經濟危機背景下的雙邊經濟熱絡關係,凸顯在世界舞台。

  默克爾此番率團訪華,是其就任總理以來第六次。近年中國領導人也頻繁訪德,證明中德對雙邊關係的看重。

  中德政府磋商機制是中德40多個對話機制中級別最高、規模最大、議題最廣泛的政府間對話,2011年6月,首輪磋商在德國柏林舉行,取得成功。該機制是中國與西方大國建立的第一個政府間機制,可見雙邊關係在確立“戰略夥伴關係”之後,再次提升。

  應該說,在歐洲各國深陷的歐債泥潭中,德國雖尚未陷落,但各項經濟指標也呈下滑趨勢。一枝獨秀於林,越來越困難。希臘如同“雞肋”,令德國政府頭疼。民眾不願為其他“懶惰”國家繼續買單的呼聲,加上反對黨嗆聲“一味緊縮沒有出路”,正使默克爾兩邊受氣。在這樣的形勢下,吸一口“中國氧氣”,相信對德國異常寶貴。事實證明,她沒有“白來”,空客訂單給她加了“歐盟”的分,而中德關係的務實與提升,危機中德國對未來中國市場的優勢占有趨勢,則將給她在國內加分。

  當然中國也需要德國。這好像一個風雨飄搖的世界經濟的舞台,一根台柱必然需要另一根台柱的支撐。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引述一句德國記者的話,“中國如果相信有一個力量能拯救歐洲的話,那一定是德國”。而歐洲是中國最大的出口市場。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