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評論月刊社論:兩岸關係的“鑒真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0-24 00:26:18  


 
  仔細通讀講話全文,可以發現,賈慶林的講話不僅延續了“一個中國”政策的一貫性和完整性,而且體現出了極大的善意和誠意。首先,不僅明確了一個中國的框架,而且肯定了構築這個政治框架的法理支撐——“兩岸從各自現行規定出發,確認這一客觀事實,形成共同認知,就確立、維護和鞏固了一個中國框架。”這是繼胡錦濤總書記3月26日會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時所言:“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沒有改變。確認這一事實,符合兩岸現行規定,應該是雙方都可以做到的”之後,中共領導人再一次對“一中”法理地位做出的回應,為未來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開拓了廣闊的空間,確定了兩岸關係的法理框架。其次,講話展現了極大的包容性。雙方可以實際行動充分求同,擱置並包容彼此的“異”。在這樣的包容性中,透露出中共對兩岸關係發展長期性和複雜性的認識,顯示了充分的耐心和信心。第三,表現出充分的善意。“兩岸一家人”,明確了台灣同胞的身份和地位,兩岸是親人,而非敵人!這為兩岸消除敵對狀態,擯棄、破除對抗性思維,解消了障礙。同時,既然是“一家人”,“兩岸之間就沒有什麼事情不好商量,沒有什麼問題不可以解決”,這种親人之間的關愛情懷,不僅體現了善意與誠意,更是充滿情意。

  賈慶林的講話可謂“鑒真鏡”,島內形形色色的“大陸問題專家學者”,在這面“鑒真鏡”面前紛紛現出原形。第一類,真正瞭解大陸對台政策,能夠準確把握並頗有見地。如島內某著名學者以及某評論員所言,“中共以前講‘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現在講,‘兩岸同屬一個國家’,空間變大了,另外也講一中‘框架’,也是給與空間”;“大陸此一表述形式,保留相當大的兩岸互動空間,有善意在其中,台灣不宜視而不見”。第二類,老實本分,不妄下定論。如某著名台獨理論家認為,不論是“兩岸一國”或“兩岸一中”都是北京長期以來的主張。從邏輯來看,北京的立場並沒有什麼太大改變。第三類,則是信口開河,隨意延伸擴展。如某專家在民進黨中常會上的分析報告,稱中方打算要以“兩岸一國”取代“九二共識”做為未來兩岸政治對話基礎,這是北京正式回應馬英九的“一國兩區”。目的在於,把原來較為模糊的“一中各表”,透過“兩岸一國”對“一中原則”明確化。讓“一中原則”國際化,屆時美日等國將愈來愈困難介入台灣議題。更危言聳聽,稱“台灣處在前所未有的嚴厲挑戰,處理不當有可能滅國”云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