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俄羅斯漫漫入世路 啟始於戈爾巴喬夫時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9-08 17:49:57  


 
  漫長、曲折的入世歷程

  人們不禁會問,中國入世也十分艱辛,經歷了13個年頭,但俄羅斯比中國還多5年,原因何在?

  作為蘇聯繼承國的俄羅斯,在經濟轉型過程中,為了深化經濟市場化水平,對國際經濟組織持積極合作的態度。俄羅斯先後加入的國際經濟組織有:

  1992年6月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當時俄羅斯的經濟處於十分困難的時期,債務危機與支付危機尤為嚴重。俄羅斯加入了IMF後,對其緩解經濟危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20世紀90年代,IMF向俄羅斯提供的貸款總額為321億美元。

  同年,俄羅斯還加入了世界銀行。自俄羅斯加入該銀行後,俄羅斯先後獲得的貸款項目共有53個,共向俄羅斯提供了134億美元的貸款,其中實際使用了84億美元。

  除了參與世界性金融組織外,俄羅斯還與一些地區性的國際金融機構合作,如與歐洲復興開發銀行、歐洲投資銀行都有合作關係。另外,俄羅斯也與由其主導或創建的地區性國際金融機構進行合作,這些機構有:國際經濟合作銀行、國際投資銀行、獨聯體跨國銀行、黑海貿易與發展銀行等。(有關俄羅斯參加國際金融機構的情況與問題,詳見郭連成主編:《俄羅斯對外經濟關係》,經濟科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2-18頁)

  為了更好地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強與世界各經濟區域的合作,俄羅斯還參加了“八國集團”、亞太經濟合作組織、上海合作組織等國際經濟機構。但最為重要的還是爭取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正如普京曾多次強調指出的,如不盡早入世,俄羅斯有可能在“全球化世界中淪落到被遺忘的角落”。1993年俄羅斯向關貿總協定遞交了加入該組織的正式申請。俄羅斯入世之所以漫長、曲折,有多種原因。

  第一,長期缺乏必要的與WTO標準接軌的法律。葉利欽執政時期,雖然通過激進的經濟改革,很快衝破了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模式,1996年已形成市場經濟體制的框架,但它的市場經濟一直處於混亂無序狀態。一系列重要的經濟法規,如稅法、土地法、銀行法、外國投資法等,要麼尚未很好的建立起來,要麼難以執行。以外國在俄羅斯投資為例就可說明這一點:1989年—1998年的9年間,俄羅斯所吸引的外國直接投資,按人均計算,在中東歐和獨聯體國家的25個國家中排第21位。從外資占GDP的比重看,情況最好的是1997年,為0.8%,在中東歐和獨聯體國家中排行倒數第二。2000年,俄羅斯吸引的直接投資僅為44.29億美元,而證券投資幾乎為零,大大低於其他發展中國家的水平。據德國經濟學院專家對在俄羅斯投資的340家公司問卷調查顯示,有超過90%的被調查者認為,影響俄羅斯引進外資的主要因素是:“法律的不穩定,稅收過高,高關稅、地方當局的官僚主義”。

  第二,俄羅斯擔心其經濟安全受到威脅。作為蘇聯繼承國的俄羅斯,實行了70多年的計劃經濟體制,大量產品缺乏競爭力,因此,一下子全面開放市場,其經濟可能會受到嚴重打擊,而俄羅斯打入西方市場的可能性又很小。俄羅斯自經濟轉型以來,由於缺乏對本國工業的保護措施,其輕工業、食品工業等部門幾乎被衝垮,大量企業倒閉。

  第三,俄羅斯國內缺乏統一的認識。長期以來,一直存在著兩種不同意見:一些大公司、大企業,特別是一些壟斷大財團和國家安全部門,堅決反對俄羅斯匆忙入世,認為俄羅斯政府如果在入世談判中妥協過大,讓步過多,會得不償失。還有些人認為,俄羅斯能源等原材料產品的出口占其出口總額的約80%,而WTO對這類產品管理甚少。俄進口的商品主要是機器設備與交通工具等,這類產品在國際市場上不存在多大競爭。

  而國家主要領導人和大部分知識界人士認為,俄羅斯應該爭取早日參加WTO。普京執政後,一直十分重視俄羅斯入世的問題。他在2001年的總統國情咨文中說:“今天我國正在加快融人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應該“加快在我們可以接受的條件下加人世界貿易組織的準備工作”。2001年10月30日,普京在莫斯科召開的世界經濟論壇《相會俄羅斯——2001》會議上明確指出:“俄羅斯的戰略目標是成為商品和服務最有競爭力的國家,我們的全部活動都是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他還表示,俄羅斯致力於在合理的條件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普京還一再強調,俄羅斯今後應以WTO的規則與要求為坐標進行經濟體制改革。普京在2002年總統國情咨文中專門談了入世問題。他指出:“世貿組織是一種工具。誰善於使用它,誰就會變得更強大。誰不善於或不想使用它、不想學習,寧願坐在貿易保護主義的配額和稅率的欄杆外面,誰就注定要失敗,在戰略上絕對要失敗。”他在2002年6月24日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又強調:“如今俄羅斯是世界經濟大國中唯一一個不是世界貿易組織成員的國家,唯一的國家!參加世貿組織的國家的經濟占到世界經濟的95%可能還多一點,停留在這個組織的框架之外或這個進程之外是危險和愚昧的。對我們來說,問題不在於從表面上計算是否值得,儘管這同樣重要,也需要計算。問題在於,這會大大地使我國的各種經濟秩序合法化並把它們置於法律的框架內。”(《普京文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290、617、618、700、701頁)普京在其連任後,於2004年5月26日發表的第一個總統國情咨文中也談到:“希望俄羅斯經濟今後進一步與全球經濟接軌,包括在符合我國利益的前提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特別要指出的是,在俄羅斯反對入世的聲音現在仍很強烈,就在今年8月上旬公布的一項民調結果還顯示,有28%的受訪者認為,俄因入世其經濟將會遭到巨大打擊。

  第四,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是,在較長的時間里,特別是在葉利欽時期,俄羅斯政府在組織入世的領導工作方面不力。雖然自1993年提出入世申請後,成立了俄羅斯入世的政府委員會,並一直由一名副總理任該委員會主席。但在普京上台執政前,歷屆負責入世的政府委員會並未積極開展工作,而該委員會的主席往往是在被解職前才知道自己是擔任這一職務的。

  第五,對俄羅斯來說,入世談判最複雜的對手是歐盟。歐盟市場約占俄進口額的40%與出口額的38%,俄羅斯吸收的全部外資中有一半來自西歐。因此,歐盟的態度對俄羅斯入世無疑至關重要。在相當一個時期里歐盟一方面表示歡迎俄羅斯入世,同時又向WTO施壓,讓其制止俄羅斯對他們的傾銷活動。

  第六,任何一個大國參加世貿組織,不只會考慮經濟因素,國際政治關係的影響是不可低估的。1998年,美國作為對俄羅斯默認北約東擴的回答,葉利欽與克林頓都聲明,俄羅斯應在1998年12月成為WTO的成員。“9.11”事件後,普京發表了全面支持在阿富汗實施軍事打擊的五點聲明,美對此在俄羅斯入世問題也做出了反應。美貿易談判代表表示,俄羅斯將可能很快入世,而實際情況表明,美國並沒有在俄羅斯入世問題給予積極支持。可以看到,俄在入世過程中,美國一直利用各種時機對俄入世採取拖延政策。

  從爭取入世的整個進程看,俄羅斯的基本政策是:總的來說持積極的態度,但同時又表現得較為謹慎。2007年普京在葡萄牙俄歐峰會結束後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表示,只有在加入世貿組織符合俄羅斯利益的情況下,俄羅斯才會做出加入世貿組織的最終決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