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9月13日電/對於日本政府炮製的“購島鬧劇”,兩岸儘管仍未就共同保釣展開正式協商與合作,但均毫不猶豫地作出了種種反擊舉措,可謂心有靈犀。兩岸雖無“攜手保釣”之名,卻有“攜手保釣”之實。由此可見,這種心照不宣的默契並非人為所能阻撓和打破,因為它蘊含了濃厚的中華民族情懷,體現了兩岸同胞血濃於水的手足情,喚起了兩岸共同的歷史記憶。這種不可切割的天然聯繫,注定了兩岸在釣魚島問題上是命運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
聯手保釣,責無旁貸。
大公報刊登評論文章稱,台灣方面這幾個月以來的保釣行動反應之快、態度之硬、聲勢之大,近年罕見。6月26日上午日本東京都議會8 名議員前往釣魚島周邊海域,下午台灣海巡署船隻即奔赴釣魚島海域“護漁”。7月4日當日方保安人員準備強行登上台灣保釣船檢查時,台方海巡署艦艇態度強硬,馬上派出特勤人員搶先上船保護台灣保釣人士,日艦只得怏怏而去。
8 月當登上釣魚島的香港保釣人士遭日方非法拘留後,台當局也與大陸一起要求日方盡快放人,更首次公開譴責“日本竊佔釣魚島”。上周馬英九首次登上台灣離釣魚島最近的彭佳嶼,高調宣示“保釣”,並計劃把彭佳嶼作為台灣保釣的前沿基地。當日前日本政府正式宣布“國有化”釣魚島後,台當局即在第一時間“召回”駐日代表,以示抗議。可見,隨東海局勢逐步升溫,台灣方面的保釣力度也相應地越來越大。
中國人早於1372 年(明代)就發現並命名釣魚島列嶼,後來隨台灣於1683 年正式被納入清朝版圖,釣魚島也成為清朝版圖中的台灣附屬島嶼。長期以來,大陸和台灣的漁民都在釣魚島海域從事捕撈活動,年捕量可達15 萬噸。但自日本單方面把釣魚島列嶼劃為其經濟海域後,就開始驅趕幾百年來在釣魚島捕漁的台灣漁民,如今台灣漁民在釣魚島海域的年捕量僅有3400 噸,嚴重損害了台灣方面的漁業權益。釣魚島不僅具有經濟價值,更具有特殊的戰略意義。它離台灣和大陸較近,不僅對兩岸安全造成重大威脅,還是日本圍堵中國第一島鏈的重要環節。
兩岸保釣不僅有利益基礎,更有強大的民意支持。早前兩岸媒體民調顯示,大陸逾八成民眾支持兩岸聯手捍衛釣魚島,島內也超過一半民眾表示贊成。
文章最後表示,俗話說“兄弟雖有小忿,不廢懿親”,在民族大義面前,一切恩怨情仇都應放下。兩岸凝聚力量,共同抵抗外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