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台灣專家:“購島”鬧劇是赤裸裸的詐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9-15 00:27:22  


列入海疆和軍事部署是中國對釣魚台固有主權的最大力證。
  中評社北京9月15日電(特約記者 楊勝雲)日本政府不顧兩岸的強烈反對,悍然宣布“購買”釣魚島及其附屬的南小島和北小島,實施所謂“國有化”,並宣稱不可能重新考慮取消“購島”。正在海南參加第二屆“兩岸共同維護中華民族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研討會”的台灣著名國際法專家趙國材教授表示,日本政府此舉目的在於混淆視聽,強化“實際控制”,以便逐步對釣魚島進行竊取,“竊占別人的所有物進行所謂‘買賣’,這是赤裸裸的‘詐欺’行為”。

  一、日本對釣魚島的主權主張“自始無效”

  趙國材告訴記者,台灣國際法學界普遍認定釣魚島是台灣的附屬島嶼,是中國最早發現、命名並利用的,甲午戰爭後被日本竊取,二戰後隨台灣島一並回歸中國,這與大陸方面的看法基本一致。“中國至遲在15世紀初就已發現釣魚島,並將其作為台灣的附屬島嶼進行管轄,而日本所稱的‘尖閣群島’1900年才出現,當時英國人以釣魚台貌似尖塔,稱之為‘Pinnacle Islands’,日本據此意譯過來。”趙國材認為,1403年(明永樂元年)出版的《順風相送》一書中首先提到釣魚台,其後數百年間,中國赴琉球的册封使(或副使)在出使紀錄中,均載明釣魚台列嶼的地理位置。1556年,奉使日本的鄭舜功在《日本一鑒》中記載“釣魚嶼,小東(即台灣)小嶼也”,並附以地圖,說明當時中國已從地理角度認定釣魚島是台灣的附屬島嶼。

  “列入海疆和軍事部署是中國對釣魚台固有主權的最大力證。”趙國材告訴記者,早在14世紀即明朝初年,釣魚島作為中國抵禦倭寇的海上前沿,被納入中國的海防範圍之內。清朝沿襲明朝的做法,繼續將釣魚島等島嶼列入中國海防範圍內,並編於《皇朝中外一統輿圖》。1871年編寫的《重纂福建通志》不僅顯示釣魚台於清代納入海防巡邏據點,還確定其隸屬於台灣噶瑪蘭廳(即今宜蘭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