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兩岸專家籲合作 設南海止損關鍵點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9-19 00:23:49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能源安全與國家發展中心副主任霍德明。(圖:主辦單位提供)
 
  台灣政治大學教授趙國材提到,南海歷來是軍事衝突熱點,中國近代積弱其近海成為了大國角力的舞台,而且南海海域蘊藏有豐富的海洋資源,聲索各方都有主權主張。擱置主權爭議,進行協商合作,共同開發、共用資源是當下解決南海問題的最優路徑。雖然兩岸民間討論南海合作開發已逾十年,但仍未有實質性動作。兩岸合作應回避政治議題,從互利、低度敏感的海洋事務優先展開,積極參與南海自然資源的共同開發,實行民間合作、合組國際開發公司,則共同開發始有可能。

  台灣師範大學政研所所長王冠雄指出,以南海日益緊繃的國際局勢,對應互惠雙贏的兩岸關係,兩岸顯有必要建構一個具有可行性的“南海合作機制”。“南海合作機制”的範疇包括兩岸共同保育並開發南海資源、透過共同行動確保海上通行安全,如兩岸共同進行海事救援與執法、資源開發、漁業合作等功能性的合作項目,而其中關於漁業資源合作和油氣共同開發兩者,將是具有深遠意義的切入點。

  台灣警察大學助理教授林廷輝認為,近期南海利害相關國之間的爭端和衝突焦點是南海資源。中國、菲律賓和越南等國都在進行能源開發,也各自通過立法等方式進行維權,且美國等國際勢力的介入使得局勢愈加複雜,各國之間的衝突主要體現在海調、探勘上。各南海島礁聲索國,採用多邊解決立場並引入國際勢力,藉此取得談判籌碼,要求中國讓步,使得南海區域成為冷戰後權力對峙的主要場域之一,同時,非聲索國,如美日俄印歐等,也主張各自的權利,使南海局勢更加嚴峻。通過評估南海未來可能的發展,林廷輝助理教授認為簽署南海各方行為準則變得更加困難,兩岸合作的條件尚未成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